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你遇到了吗?

2021年10月26日 9951人阅读

“宝儿,告诉你个秘密:我好像有点漏尿啊……”

“医生,我生完孩子后,同房时下面会发出噗噗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

生完孩子后的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

这些其实都要“归功”于它---盆底功能障碍

相信很多人对盆底功能障碍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地清晰,它是很多妈妈们需要直面的一个健康问题,现在也逐渐受到妈妈们的重视。

如果你想了解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有哪些症状表现,下面的文字为你解答

 

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PFD)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薄弱、损伤及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盆腔脏器移位并引起各种盆腔器官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身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多见于产后女性及中老年妇女)。

当盆底支持结构出现损伤、松弛时,盆腔脏器脱垂、漏尿、性生活不和谐等都有可能出现,一旦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则会严重影响女性朋友的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障碍有什么症状表现?

盆底功能障碍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

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痛、排便异常

“尿失禁”是压力性尿失禁,也就是漏尿,是在咳嗽、大笑等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盆底肌肉松弛,膀胱尿道下移导致的。



“盆腔器官脱垂”主要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膀胱/直肠脱垂),当盆底组织张力不够时,自然就没有办法让盆腔脏器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产生脱垂的症状。


”性功能障碍“主要包括性欲障碍、阴道湿润障碍、性唤起障碍、生殖道盆腔痛或插入障碍(性交痛、阴道痉挛、心理障碍),降低性生活质量,影响夫妻关系和谐。

“慢性盆腔痛”是盆底肌松弛常伴有盆腔器官下垂,下垂时韧带、筋膜会受到牵拉,使盆腔及相关神经丛被拽扯从而引起疼痛。

这种疼痛经常放射到后背和腰骶部,躺着的时候可以缓解一些。



“排便异常”,阴道壁膨出时,对后方直肠造成一定程度的压迫,导致排便异常,出现便秘、粪失禁。

当以上这些盆底肌问题发生时,妈妈们却因为不懂、羞于启齿等原因将这些问题给掩藏了起来。

 

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妈妈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究竟为什么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总结以下几点:

妊娠、分娩、产伤、遗传、衰老、肥胖、长期咳嗽、便秘

除此之外,孕期分泌的松弛素也同样会导致盆底肌松弛,引起盆底功能障碍。

以上原因均会对盆底肌造成一定的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盆底肌松弛,进一步引起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须重视

对于女性来说,盆底康复是治疗和预防盆底疾病的一门必修课!

轻、中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可以采用盆底肌锻炼、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盆底肌锻炼,也就是凯格尔运动,通过简单的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改善松弛状态。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选择家用盆底康复治疗仪。

重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则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除此之外,控制体重,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也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盆底功能障碍不是每位妈妈都会经历,但却是每位妈妈都需要重视的。从产后42天到一年,都是进行盆底肌康复的最佳时机,抓住这个黄金时间进行修复,效果越好。所以,盆底康复赶紧安排起来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