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甲状腺眼病的斜视手术原则

2021年09月09日 818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甲状腺眼病的自身免疫反应,可以导致眼眶组织出现三种病理结局:① 炎症浸润;② 脂肪生成;③ 眼外肌增粗。甲状腺眼病的后期,病情稳定,但往往遗留眼科并发症,特别是斜视,严重影响生活,需要进行康复性手术。

甲状腺眼病的眼外肌增粗,下直肌最常受累,其次是内直肌和上直肌,表现为最初的肌炎、随之的纤维化,导致眼外肌缺乏弹性而变僵硬,导致限制性眼外肌功能障碍。由于受累的眼外肌不再能够伸展,而形成“捆扎”效应,即直接的限制性,导致向相反方向的眼球运动受限。

甲状腺眼病的限制性斜视,有别于麻痹性斜视等普通斜视。因此,针对甲状腺眼病的限制性斜视,眼外肌手术需要遵循特殊的原则,即减弱受累的眼外肌力量。

①眼外肌功能障碍的手术适应证是失能,而不是整容的问题。复视是眼外肌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的手术适应证。如果双眼斜视角相同,由于融合功能,患者没有出现复视,是不需要进行斜视手术的。

②眼外肌功能障碍的手术时机,应该是甲状腺眼病的稳定期,即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眼病不活动和眼球运动功能稳定至少6个月。另外,一定要在任何形式的眼眶减压手术之后,方可进行眼外肌手术。

③甲状腺眼病的眼外肌张力高、弹性差,随着眼外肌的后徙,拮抗肌的肌力会逐渐增加,因此,眼外肌功能障碍的手术效果往往于1~2个月逐渐显现,短期内往往存在欠矫的状态。

特别是下直肌病变导致的垂直斜视,应当适当的欠矫。原因是向下注视的双眼单视对于日常生活更为重要,轻度欠矫可以保证第一眼位和向下注视的双眼单视。另外,随着拮抗肌肌力的逐渐增加,眼位会轻微上抬,双眼单视的范围可以逐渐增加。相反,一旦垂直斜视完全矫正,晚期容易出现过矫。

限制性下斜视的矫正手术

限制性内斜视的矫正手术

④眼外肌功能障碍的手术效果往往于4~8周逐渐显现并稳定。眼外肌手术前呈松弛状态的拮抗剂肌张力逐渐恢复,防止眼球向眼外肌后徙方向转动。斜视角通常于手术后最初的1个月减小最显著。因此,甲状腺眼病斜视手术的康复性锻炼非常关键,特别是最初的1个月,一定要坚持进行眼球运动功能锻炼,而且要保质保量,方可达到完美的手术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