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头”等大事,全面防治脑梗死

2017年11月07日 1241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是目前人类疾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50%~70%的存活者中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国家之一,近年来脑卒中在我国死因顺位明显前移,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中国第三次死因调查,卒中(136.64/10万)成为我国第一致死病因。其中发病率以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居多,占全脑卒中约70%~80%。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中风”。它是指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该血管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或脑软化,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或体征,如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言语不能和偏身麻木等。


哪些危险因素易引起脑梗死

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有很多,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是最常见的高危因素,除了这些疾病因素,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很容易发生脑梗死,比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肥胖等。


如何预防预防脑梗死

1、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等,坚持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定期检测血压、血糖等情况。


2、重视先兆征象:脑梗死发病前有一定的先兆症状,如眩晕、走路不稳、肢体和面部麻木等,如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3、饮食结构应合理:平素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严格戒烟、限酒。


4、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5、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