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儿童抽动障碍

2020年11月25日 905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以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及不自主发声和言语障碍为临床特点的慢性疾病,多在2-15岁起病,男女之比为(3-4):1。该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及躯体因素有关。

  抽动症状可表现为眨眼、撅嘴、皱眉、摇头、仰颈、提肩等;加重时会出现肢体及躯干的暴发性不自主运动,如躯干扭转、投掷运动、踢腿等。抽动发作频繁时少则一日十几次,多则可达数百次。约85%的患儿有轻中度行为异常,轻者表现不安、躁动、易激惹,约半数患儿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差,多动、心烦意乱和坐立不安。30%~40%的患儿因喉部肌肉抽搐发出重复暴发性无意义的单调怪声,似如犬吠声、吼叫声、咳嗽声等,半数有秽亵言语,或模仿他人语言和动作,或经常重复词或短语。抽动在精神紧张时加重,精神松弛时减轻,入睡后消失。患儿智力一般不受影响,但因为频繁的抽动动作会出现学习能力下降,阅读、书写及作文困难,影响正常学业,给家长和孩子带来较大的烦恼。

  心理行为干预对于任何一个抽动障碍患儿都是必需的,包括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以及支持指导及对患儿家庭、学校等有关人员的教育。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轻症孩子,只需要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即可。但是对于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或者社交活动的重症孩子,单纯的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加用药物治疗。主要的治疗药物有:硫必利、阿立哌唑、可乐定、氟哌啶醇、硝西泮、利培酮等,药物治疗需要有一定的疗程,一般从用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药量至有效剂量,不宜过早更换药物,症状控制稳定后,按照医嘱逐渐减量,不能擅自停药或者换药。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共同面对抽动症呢?

1、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不可过度劳累,保持足够的睡眠;

2、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暗示孩子症状;

3、在孩子抽动时应给予忽视,视而不见,切忌责骂;

4、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缓解压力;

5、尽量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如军训、长跑、竞技性体育活动及重体力活动;

6、学习时间不宜太长,避免过重的学习负担与学习压力;

7、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疗前孩子的教育工作;

8、注意饮食,不吃油腻、生冷、含铅量高的食物,应以清淡为宜,适当补充营养,切忌暴饮暴食;

9、季节交换期,尤其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谨防感冒,避免感冒引起抽动复发或加重;

10、每日看电视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禁止观看过于激烈、刺激画面,杜绝过度使用电脑或玩游戏;

11、在治疗期间应按时复诊,确保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提高康复进度。

  本病预后相对良好,抽动症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或者自然缓解,大多数孩子在长大成人后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希望大家共同的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