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脑血管疾病患者体检筛查该如何做?
2018年09月28日 888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血管病体检筛查必要性是很强的。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在亚太地区位列第一。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问题。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有200万例,且以每年8.7%的速率迅速增长,其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至5倍。
脑卒中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缺血与出血性疾病,这两者因为其发病特点不一,应在体检筛查方面应有不同的策略。缺血性脑卒中指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和颅内动脉狭窄,它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程多呈渐进性发展;而出血性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其中颅内动脉瘤往往隐匿。因心脑血管病常为共患病,也可以称其为心脑血管病体检筛查项目。而目前的检查多是针对缺血性卒中。
如果早期发现,筛查出高危患者给予脑卒中预防或治疗。对高危患者可以及时处理,避免严重病情及并发症出现。这里包括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血管病体检筛查常规内容包括什么?
筛查通常基础的检查项目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血压、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常规、血脂、血糖、凝血、颈部血管超声。
更加深度内容应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CT/MR平扫,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做CTA、MRA,必要时做DSA。根据检查结果,筛查出高危患者给予脑卒中预防或治疗。
脑卒中的化验检验。化验检查包括一些已经成为常规的项目(血常规、血脂、血糖、凝血),还包括一些不常用,但需注意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内容:
1、同型半胱氨酸(Hcy)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指标,同型半胱氨酸高提示容易出现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它也可造成动脉损伤造成成动脉瘤。
2、血流变
血浆粘度、血沉、压积、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通过检测血流动态变化,可提示血液粘滞性情况,对老年人及血管疾病人群尤为重要,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种辅助检查。
3、基因检测
目前主要有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的基因检测,以及针对抗血小板药物代谢的基因检测。CADASIL基因/HERNS基因/FABRY/MELAS基因检查/apoE基因,与遗传性脑血管病有关。
脑卒中的特殊检查。特殊检查包括两大类,非血管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脑CT/MR平扫、DW-MR、PW-MR、CTP、MTP、SW),血管检查(血管超声、CTA、MRA和DSA主要针对血管管腔,对血管壁进行观测的主要是高分辨MR,OCT目前还不是一项成熟项目)。
超声是一项重要内容。A、颈动脉彩超是一种最基础的检查内容。通过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包括血管管腔解剖特征和管壁结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态、范围、性质、动脉狭窄程度等;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病变,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B、而将超声应用到颅内就是经颅多普勒超声。它应用超声波多普勒效应进行颅内血管检测,可了解颅内及颅外各血管、脑动脉环血管及其分支的血流情况,判断有无硬化、狭窄、缺血、畸形、痉挛等血管病变,有无创伤和痛苦等优点。同时可行微栓子监测,以及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动态监测。C、心脏超声。心源性栓子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经食道超声可发现动脉导管未闭(PDA)、左心耳(LVV)。
CTA、MRA主要针对血管管腔,可以发现大多数血管问题,如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动脉瘤。因为二者是无创的,常用于体检。图像质量取决于机器性能、检查方式、和后处理影像重建技术。而DSA一般不用于体检,但它是血管检查的金标准,对于动态检查、脑血循环全程检查、脑血管功能代偿检查有独有的价值,常用于最后的诊断。
脑CT/MR平扫与增强、DW-MR、PW-MR、CTP、MTP、SW-MR,这些不是脑血管病独有的检查项目,而是针对脑实质的检查,但对于血管病有时也不可缺少。脑CT/MR平扫与增强是基础项目,可用于判断脑出血、脑缺血、脑外伤、脑肿瘤等。DW-MR、PW、SW-MR分别是弥散、灌注、磁敏感序列,而CTP、MTP是反映脑实质供血的灌注序列。
高分辨MR是针对血管壁检测的主要手段。超声也可用于行颈动脉血管壁检测,但它比较粗糙,而且不能用于颅内血管。高分辨MR可以直接观测颈动脉和颅内血管管壁情况,可清晰观测斑块性状以及管腔内情况(是否有血栓及夹层),同时它可观察颅内动脉瘤瘤壁的结构,有助于动脉瘤的破裂风险的预测,并指导治疗策略的制定。这些可以作为脑血管病的高端体检项目。
脑卒中高发人群,应重要检查脑血管病相关检查。
1、不良生活方式(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大量饮酒等)的人;
2、有脑血管病家族史者;
3、年龄超过50岁;
4、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
5、颈动脉狭窄患者;
6、患有心律失常(房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