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颅内胆脂瘤要不要手术?先看看它的生长特点!
2022年02月28日 809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颅内胆脂瘤又称表皮样囊肿,属良性,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好发于小脑桥脑角、鞍旁,也可见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大脑、小脑和脑干。常表现为面部感觉减退,三叉神经痛,耳鸣,耳聋,面瘫,听力下降,共济失调,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一旦发生破裂,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
43岁的刘先生一周前出现右侧枕部针刺样疼痛,随后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鞍旁占位性病变,考虑表皮样囊肿并破入蛛网膜下腔,由于颅内肿瘤位置深,位于小脑幕下缘,临近脑干,在不能损伤颞叶脑组织的情况下,充分暴露并全部切除肿瘤组织是手术的关键;由于肿瘤组织临近脑干,且对脑干有一定的压迫,切除肿瘤包膜过程中稍有不慎,即可能导致脑干损伤,引起严重后果。
依肿瘤部位不同,胆脂瘤临床表现亦相应不同。
(1)小脑桥脑角胆脂瘤:常以三叉神经痛起病(70%),往往有患侧耳鸣、耳聋、晚期出现小脑桥脑角综合症,表现为面部感觉减退,面肌力弱,听力下降,共济失调等。
(2)鞍区胆脂瘤:常以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为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有内分泌障碍,表现为性功能减退,多饮、多尿等垂体功能不足及下丘脑损害症。
(3)脑实质内胆脂瘤:大脑半球肿瘤常有癫痫发作,精神症状,以及轻偏瘫,小脑肿瘤多出现眼震、共济失调等。
(4)脑室胆脂瘤:阻塞脑脊液循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
(5)颅骨胆脂瘤:常偶然发现颅骨表现隆起多年,触之橡胶感,无压痛,可移动或固定。
姜海涛教授介绍:胆脂瘤常在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蔓延,沿着各种生理通道或间隙侵袭,一般认为颅内胆脂瘤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可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高峰年龄均在4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约为1.25:1。以20-50岁发病最多见,占70%以上。肿瘤起源于胚胎,但一般多在成人后出现临床症状,而且一旦发现,肿瘤往往较大,因此确诊后一定要尽早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