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冯睿教授 畅谈血管疾病微创治疗
2016年07月31日 352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美丽的黄浦江畔坐落着全国知名的血管外科中心——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在这里,冯睿教授已经工作了十多年。他主持过卫生部重点视听教材《腹主动脉瘤》的编撰工作,他编著的《血管通——血管病防治保健必读》更是一路畅销,他曾多次受邀通过央视、上海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等媒介向百姓普及血管病诊治知识。
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作为国内血管外科的领军科室,仅每年血管外科大支架置入就达到上千例。作为科室的骨干,冯睿教授做了大量的支架置入术,他个人一年的支架置入量可以达到普通省级医院全年的全部置入量。正是这样常年工作在血管外科第一线,才造就了今日之大家,造就了冯教授在血管外科领域卓绝的技艺和高超的水平。冯教授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高难度的手术和各类疑难杂症的诊治。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其起病较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致使患者的临床死亡率高。因此,对于腹主动脉瘤的预防、诊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和研究重点。近日,记者针对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现状等问题采访了冯睿教授。
一日千里 群雄逐鹿
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胸腹主动脉瘤治疗的医院,在该领域开了先河,打出了知名度。科室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来就诊,患者量逐年增长。冯教授说:“患者量逐年增长的原因,除了慕名而来之外,还有三个重要的原因:中国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和诊疗水平提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7亿。随着老年人口的递增,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需求日益凸显。老年人本身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弱,因而各类疾病的老龄患者都占很大比例,其中就包括各类心血管疾病。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的“三高”更是加重了老年人的心血管负担。
早年间,由于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滞后,很多主动脉瘤都无法被发现或及时确诊。随着近代医疗、诊断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设备、器械的日益完善,同时,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主动脉疾病的检出率也在不断提高。
血管外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与多学科有交叉。无论是心内科的动静脉疾病、神经内外科的颈动脉疾病、内分泌科糖尿病足还是心胸外科、介入科,血管外科都有涉及,却又独立于这些科室之外。有些医院的这些小科室融合在一起,正在向血管外科转型。对此,冯睿教授说:“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景在平教授曾说:“科技创新是临床发展之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的发展。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一路走来;从率先开展了首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首例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首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到现在形成了以动脉扩张病和阻塞病为主攻方向、以腔内隔绝术为切入点、以简捷微创和疗效确实为创新宗旨的鲜明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特色。
医学领域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有如滚滚浪潮一日千里,涤衰涌新。如,胃切除术常用的B1式、B2式沿用了近百年,更新的技术较少;而血管外科腔内介入的支架,几年就更新一代。谈起一日千里的血管外科技术,冯睿教授说:“企业要紧跟临床的步伐,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并及时扼杀,不能安于现状。”最新、最便捷、最适的新产品其实就是造福于患者。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切都是开始,未来会越来越好。
循证证据 支持发展
高尔基说:“保守是舒服的产物。”唯有迎难而上,不畏艰难,不断创造,方能不断进步。血管外科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随着患者量及手术量的逐年增长,中国外科医师的工作充斥着各类治疗技术,闲不容息,搞科研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忙于手术的医师无暇做科研,时间稍宽裕的研究生、住院医师等却缺乏病例资源,”冯教授感慨道,“此外,中国城市人口流动快、患者联系方式不稳定等因素,造成随访难度大。”欧美国家的形势则与中国大相径庭。患者量较少,医师有充足的时间制订治疗方案、收集随访资料,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做科研,从而可以完成一些大型、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得出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依此指导临床工作。
对此,冯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中国血管外科医师应该做研究型的外科医师,血管外科应该成为研究型的学科。”
日新月异 前程万里
祖国医学有云:“动乃数脉,见于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人的主动脉是全身的最大的血管。就如树有树干和树枝,主动脉亦有分支。分支动脉提供各个脏器的血供,因而每个分支动脉都举足轻重。当患者的主动脉发生病变,就需要腔内置入支架进行修补、隔绝。而现有的支架并不能完全符合人体生理学,置入后往往会封堵许多分支动脉。这就对现有的支架提出了要求:既要治疗主动脉疾病,又要保证分支动脉的功能。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产支架工艺相对落后,现有的分支支架虽然有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但是没有实现商业化应用。我国企业在学习借鉴国外技艺的同时,还要通过严谨的临床试验、精确的统计数据结果来指导临床工作。目前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患者术后的疗效和预后因人而异。如何让患者的远期疗效可观测,这是目前血管外科腔内治疗存在的问题之一。
“既然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冠脉支架可以打败国外的产品,未来主动脉分支支架也将指日可待”,冯教授满怀期待地说:“未来需要的是符合人体生理学、血液动力学的支架,而不能仅仅是一个固态的管道。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支架和人体合二为一-——贴合人体,弯曲度合理,软硬适中”。
方兴未艾 引领未来
有人说,腔内隔绝术出血少、创伤小、适应证广、术后患者恢复快,未来可替代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对此,冯教授深表赞同,他说:“虽然现在还不能完全取代,但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传统手术总体花费较少,但现今的患者对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治愈疾病,更关注自身的外表,因而患者更愿意选择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由腔内支架置入与传统手术二者相结合的复合手术,其本质也是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患者的损伤。“一切皆有可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技术纯熟之时就是腔内介入替代传统手术和复合手术之期”,冯教授满怀期待地说。
不同于无法彻底治愈肿瘤的化学治疗、生物治疗,血管的腔内介入和开放手术本质上是一种物理化的治疗,只要能保全血管的正常功能,患者就可以在术后得到痊愈。若企业能够研发出既贴合人体,又保留分支动脉功让血流畅通的支架,那么未来血管外科的发展前途,将无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