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脑电监测系统与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2016年08月29日 293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015年12月,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引进了世界先进的美国尼高力(Nicolet)全套癫痫监测系统,包括3台128导长视频动态脑电图仪和1台32导术中视频脑电监护仪,这些设备可以连续进行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脑电监测。该系统具有高采样频率、高稳定性和高精度等特点,对癫痫病灶定位、定性更精确,也为评估癫痫病情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药物难治性癫痫是指经至少两种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且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至少用药3年以上,仍然不能控制且每月至少发作4次以上的癫痫。这些癫痫患者没有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占位性病变,但却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法。
癫痫是世界主要防治的5种神经精神类疾病之一(痴呆、精神发育迟滞、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癫痫)。据统计,我国现有癫痫患者约600~900万,其中难治性癫痫占25%,约150万左右,其死亡率高达20%。对癫痫病人群体的治疗,单一药物可以控制65%,不能控制35%;对单药不能控制的35%人群,进行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控制10%,不能控制25%;对25%人群进行3种及三种以上药物治疗,可控制控制5%,不能控制20%;三种药物难以控制的20%人群,采用实验性新药治疗可控制5%,剩余15%需要外科干预治疗。由此可见,对于难治性癫痫的病人,仅有15%有外科治疗的指征。
目前对癫痫的外科治疗手段主要有:癫痫灶切除术(脑皮质病灶切除术、 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阻断癫痫异常放电传播的手术(多处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胼胝体切开术、脑立体定向毁损术);改变大脑皮质兴奋性的手术(慢性小脑电刺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脑深部核团刺激术)。
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重点采用神经调控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其理论依据是采用长程动态脑电图在术前和术中确定癫痫病灶起源点、传播途径,采用毁损或体外神经调控方式,破坏或抑制脑皮质下癫痫活动的传导通路,阻断癫痫放电向远处传播,从而控制癫痫发作。神经调控选择靶点的基本原则是:脑电提示单侧异常放电,靶点选择在单侧胼胝体+杏仁海马复合体(全程)+Forel-H区;脑电提示双侧异常放电,靶点选择在双侧胼胝体+一侧杏仁海马复合体+另一侧杏仁核或海马头+一侧Forel-H区+另一侧丘脑中央中核;癫痫伴有精神症状,加做扣带回。
手术适应症主要选择癫痫起源于双侧半球而不能选择手术切除的病人、颞叶癫痫伴有攻击行为的病人、双侧颞叶癫痫不能行典型病灶切除的病人;病灶局限于一侧半球,但无明显局灶性器质性病变者;致痫灶位于脑深部或脑重要功能区周围,无法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者;精神障碍为主,伴智能障碍而禁止行经典切除者;难治性癫痫综合征,如WEST综合征、Lennox-Gastaut综合征、Rasmussen脑炎等。手术禁忌症则是不能耐受全身麻醉者;身体差,严重肝、肾功能衰竭;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或智商低于70分者;颅内有明确的病灶,可直接手术切除者;严重的脑萎缩或脑穿通畸形者。
按谭启富标准进行术后结果评估:(1)满意:癫痫发作完全消失(100%),除外术后早期几次癫痫发作,或每年偶尔1~2次发作;(2)显著改善:癫痫发作减少75%;(3)良好:癫痫发作减少50%~75%;(4)效果差:癫痫发作减少25%~50%;无改善:癫痫发作未减少或更差。
功能神经科专家曾采用神经调控技术治疗了1例男性、30岁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该患者3岁发病,已经发作27年。婴儿期曾患“脑炎”,表现为发作性无意识摸索,有时伴有咀嚼动作,继之四肢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每月4~5次。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单药及多药治疗无效;48小时动态脑电术前评估其癫痫灶弥散位于双侧大脑半球。经过术前评估后进来了3个小时的神经调控术,术后患者继续服用丙戊酸钠、托吡酯,未见癫痫再发作。另1例难治性癫痫伴有精神障碍患者,男性、21岁。该患者10岁发病,表现为发作前可听到怪异的声音,约半分钟后出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频率1日数次到数天1次不等;19岁开始出现幻听、被害妄想,有躁动、攻击行为。服用苯巴比妥钠溴化钠、丙戊酸钠单药以及多药抗癫痫治疗,每周仍有2-3次发作。术前24小时动态脑电评估为全脑放电,行立体定向微创毁损手术治疗,术后服用丙戊酸钠、苯巴比妥钠溴化钠,发作减少75% ,其伴随症状如幻听、躁动及攻击行为完全消失。
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长程动态脑电视频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