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内因大盘点
2018年10月10日 811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由于肺虚津枯,肺脏失于濡养,导致肺叶痿弱不用的病证称为肺痿,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临床以喘息短气、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伴见肺脏虚、实之证,亦可影响心、脾、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而兼见相应临床表现。现代医学的多种肺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肺结核、肺不张、间质性肺疾病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均可归属“肺痿”范畴,其中,尤以肺间质纤维化的“肺痿”归属最为常见。肺痿病因有内外之分,其常见内因如下:
01
久病损肺
肺居上焦,脏腑娇嫩,对寒热变化耐受差,容易受到外在邪气的侵犯而发病,如肺热久咳,热伤肺阴,或肺痨虚热,伤及津液,或肺痈发病,热毒伤及肺阴,或消渴病阴虚内热,消耗肺津,生为浊唾涎沫,肺阴因燥受损,不能濡润肺脏,日久则发为肺痿。或因发病日久,如哮病迁延,久喘而至肺虚等,导致肺气虚耗,逐渐引起人体阳气的损伤;阳气失于温煦,肺虚有寒,人体阴津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不能濡养肺脏,反而生为涎沫,则肺叶终致痿废不用。此即《金匮要略》所谓“肺中冷”之类。
02
误治津伤
因医者误治,滥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液,肺津大亏,肺失濡养,发为肺痿。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03
情志失宜
《古今医统大全》引前贤之论,首提情志内伤可致肺痿:“悲气所致为肺痿”,《普济方·咳嗽门·总论》则曰:“忧思喜怒,饮食饥饱,致脏气不平,积微至著,以致渐成肺痿”。盖内伤七情首伤脏腑气机,如《素问·举痛论》所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肺主气,司呼吸,气机逆乱则劫肺络之气,致肺络失调,可影响呼吸的深浅、频率和气血生化的质量、效率,进而致气血失调,肺失濡养,日久成痿;又肺与悲应,悲则气消,七情之中,悲对肺痿的形成意义相对较大,悲忧日久,可致肺络失充为痿。
04
药食失宜
饮食不节,过饥则气血生化乏源,土不生金,肺络失养,因虚致痿;过饱或偏嗜肥甘厚味、辛辣炙煿,或饮酒成性,或素体脾虚,则痰湿、痰热内生,浸淫肺络,气机阻滞,肺络壅塞,因实致痿。王焘在《外台秘要》中提出“饮食将息伤热”是导致肺痿的重要环节,而薛立斋更是明确指出“或醇酒炙煿,辛辣厚味,熏蒸于肺”可致肺痿,金代张从正则在其《儒门事亲·肺痈》中记述了大量食用樱桃和过量饮酒导致肺痿的案例,张从正还指出误服温燥药物可致肺痿的发生:“慎勿服峻热有毒之药。若服之,变成肺痿,骨蒸潮热,咳嗽咯脓,呕血喘满,小便不利,寝汗不止,渐至形瘦脉大”。
05
劳欲过度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论及肺痿的病因时就提到“劳逸大汗”,《景岳全书》亦言:“大抵劳伤气血,则腠理不密,风邪乘肺,风热相搏,蕴结不散,必致咳嗽,若误用汗下过度,则津液重亡,遂成此证。”提出劳伤气血是肺痿发病的基础。薛立斋指出“劳伤血气,腠理不密”可致“风邪乘肺”而发肺痿,“或入房过度,肾水亏损,虚火上炎”亦可致之,此皆为劳欲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