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误诊率如此高?

2018年04月19日 867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 1%~2% 的人群患有帕金森病,7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达到 3%~5% 。在 2005 年就有帕金森病患者 199 万,预计到 2030 年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 494 万。截至目前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率依然很低,专家提醒:“即使经验最丰富的专业医生,误诊率也能达到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


为什么帕金森病的误诊率如此高?

帕金森之所以极易被误诊,最主要是因为有很多疾病在临床表现上与帕金森病极其相似,不好辨认,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在疾病的早期,帕金森病多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和脑萎缩。这两类疾病大多有行动不便、肢体轻颤等症状,和帕金森病很是相似。


由于同样有身体僵直和行走困难等症状,帕金森病也常被诊断为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还有一些帕金森病患者伴有痴呆症状,记忆力减退、认知困难,或伴有精神症状,这也容易被误诊为老年痴呆。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还可表现为生活欲望减退、语言减少、思维和判断力下降等等。


帕金森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① 颤抖:常从一侧手部起病,在安静的时候颤抖明显,慢慢发展到上肢、下肢、头部和躯干部位。运动中颤抖可减轻或消失,入睡后消失,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重。


② 肌肉僵硬:就像身体被绳子捆住一样。


③ 动作变慢:穿衣服、系扣子、刷牙、洗脸等动作变慢,上下床费劲,写字越来越小。


④ 姿势不稳:自然站立时身体前倾,走路时摆臂减少,容易跌倒,尤其在转弯时。


⑤ 步态障碍:走路时拖步,往往从一侧开始,逐渐累及双侧;起身行走时感觉脚像粘在地面上,不能迈步,走起路来以小步伐向前冲,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


⑥ 早期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便秘、失眠、认知困难、疼痛或麻木等非运动症状。


以下这些病极易与帕金森极为相似

1.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临床表现主要是步态障碍和姿势反射障碍:步态不稳,以冻僵足或奇异动作为特征,初期多呈肌张力低下,多无震颤,常向后方倾倒。眼球运动障碍是本病的核心症状,患者出现眼球垂直运动受限(眼球上下运动困难)、早期出现痴呆,在起病初期常有跌倒。认知障碍主要为皮质下痴呆,如失语、失用及失认等。精神症状主要有抑郁、欣快、易激惹、情感失控、夜间谵妄,伴有幻觉、妄想等,MRI 示中脑“峰鸟征”。


重要不同点:

帕金森病患者多以动作缓慢、震颤、僵直起病,肢体肌张力增高,常向前跌倒,无眼球上下运动困难。


2. 多系统萎缩:

患者明显有自主功能紊乱(如尿失禁、勃起障碍、体位性低血压),锥体系统损害明显,小脑症状较重(如共济失调和协同动作不能)。女性患者最常见首发表现为泌尿功能障碍,男性患者的最常见首发症状是性功能障碍。大概 1/3 的多系统萎缩患者对左旋多巴反应较好,但反应衰退较快,部分患者 MRI 可见桥脑 “十字征”。


重要不同点:

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以出现自主功能紊乱,但多以肌肉僵直、震颤起病,病情进展比多系统萎缩慢,药物反应好,或出现开关现象、异动等药物反应。


3. 皮质基底核变性:

早期出现痴呆、皮层感觉缺失、共济失调、肢体肌张力障碍。


4. 路易体痴呆:

临床表现是进行性认知下降导致正常生活或者职业能力受损。痴呆应在有帕金森样表现 1 年内发生。早期常无记忆力障碍,而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视空间方面的障碍更显著。


重要不同点:

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以出现痴呆,但是帕金森痴呆患者中,运动症状在痴呆之前数年就发生。


5. 原发性震颤:

原发性震颤发病较早,多有家族史。震颤的特点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通常在运动和紧张时加重,饮酒可减轻症状,无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典型原发性震颤可出现双侧、大多数是对称地累及手和前臂的姿势性或者动作性的、可见和持续的震颤。


重要不同点:

帕金森病发病原因不明,饮酒后震颤不会得到控制;而原发性震颤家族遗传居多,饮酒后震颤易得到暂时性的缓解,次日加重。


6. 血管性或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发生前多有高血压、卒中病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阶梯性进展;患者肌强直明显、震颤较轻;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有长期服用抗精神病、抗抑郁药物、降血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病史;肌强直重于静止性震颤;大部患者停药后逐渐恢复。


重要不同点:

帕金森病的非对称性强直性肌张力增高、频繁的静止性震颤、对抗帕金森的药物有良好的反映以及缺乏锥体束征等,借此可与血管性或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相区别。


此外,提到帕金森病,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双手不停颤抖等症状,而事实上,也会出现动作慢、活动僵硬等非运动症状。比如,很多人会觉得,动作迟缓、走路慢都是衰老的正常现象,却不知这些可能是帕金森病造成的。


帕金森患者还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便秘、失眠、认知困难、嗅觉减退、疼痛或麻木等非运动症状,这些同样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但这些非运动症状常常会被人忽视。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误诊,准确判断呢? 

目前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率很低,经常存在误诊和漏诊问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帕金森病的治疗率不到 40%,在农村等偏远地区则更低,很多患者都是就诊3次以上才被确诊,有些甚至会延迟半年以上。


帕金森病的确诊不能单纯依靠症状,而是要经过一系列查体、检查等一些临床诊断,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观察对多巴胺能药物的反应,甚至需要进行持续的随访才能做出基本确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