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养你的心脏:关于猝死的问与答

2018年07月23日 1094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运动会不会诱发猝死?

剧烈运动并不一定长寿,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使人长寿。适当的运动有益于健康,但是过度运动,的确存在一定的心脏风险,最严重的还会导致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有关的猝死发病率并不算很高,好发于19-35岁的青壮年或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猝死的青壮年平常大多有体育锻炼的习惯,猝死时常在进行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的体育锻炼,研究发现,运动猝死者大部分死于心脏病。40岁以上者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因此,存在吸烟、家族史、晚睡或者少睡、过劳等危险因素的人,不管是不是有症状,在40岁以后,都要进行心血管方面检查,运动不可以过度。


   超负荷的运动是导致猝死另一重要原因。 除了先天性心脏疾病导致的猝死外,运动过量也是发生猝死的重要诱因。国内运动猝死病例分析表明有不少病例(有的甚至是高水平竟技运动员)在猝死前无任何自我症状及体征,尸解也未发现任何心脏器质性病变,其死因可能是因超负荷运动,心肌发生急性缺血,继而导致猝死。


运动前的心血管检查可预防运动性猝死,常规运动者,也需要常规进行检查,排除心血管异常的情况;对于青少年,运动前进行医学检查,防止患有马凡综合征和心肌炎的患者进行剧烈运动。

注重对运动过程中的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如果身体疲劳不适,避免运动,是预防出现心血管以外的重要措施。


  总之,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根据运动强度不同差别很大,正常人或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适度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进行强度过大的运动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大家平日里还是应该规律锻炼,运动爱好者也要注意不要运动过度才好。 

2、猝死有没有先兆?容易引起猝死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研究表明,80%的心脏性猝死者事发前会有“先兆”。许多心脏性猝死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比如心前区不适、心慌、胸闷、头晕、极度疲乏感等其他非特异性的不适症状,但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脏性猝死所特有,很容易和其他疾病的症状相混淆。

心脏性猝死的常见高危因素有: 1.既往有心脏病性事件,发生过心源性晕厥者;2.既往有心肌梗死,已经出现过心衰症状者;3.既往发生过室性快速心律失常;4.诊断有肥厚性心肌病或者遗传性心律失常者。对于具有以上高危因素患者,一定要进行心血管专科系统检查评估和原发病治疗,以及避免常见诱因,比如劳累、剧烈运动以及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等。 如果存在以上两个以上的高危因素,就属于猝死的高危患者,需要到医院里专业评估,是否需要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3、我已经放过支架,是不是就不会猝死了?

猝死病以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为主,但是即刻死亡几乎全是心脏性猝死(SCD),其中80%以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疗和管理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方面。

目前治疗冠心病主要有三大手段,即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和冠脉支架植入(PCI)。支架植入最为常见,往往迅速而有效。但是,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并不是根治了冠心病,而只不过是对于非常严重的动脉狭窄的一种姑息治疗。冠心病患者其他危险因素比如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存在,还可导致冠脉病变进展,再次发生心脏事件,甚至导致猝死。


因此,支架植入并不能一了百了,更不能彻底预防冠心病猝死的发生。对于具有冠心病猝死高危因素,比如急性或既往心肌梗死发生者,已经出现过心衰症状以及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幸存者等,反而更加需要猝死风险评估,并积极干预治疗,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4、做冠脉CT可以预防猝死吗?

不能。冠脉CT是一种常见的检查,静脉注射造影剂以后,在冠状动脉显影以后进行CT扫描,后期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是心脏的冠状动脉清楚显影,明确有没有狭窄。这种检查快速,简单,但是致命的缺点是只能“大致看一看”有没有冠心病,诊断的精确性欠佳。更重要的是,对于动脉的狭窄,这个检查只能“看”有无狭窄,如果发现狭窄,并不能做任何的干预,所以,无法预防猝死。

5、猝死一定要用电击来抢救吗?

在抢救中,电击往往指除颤。电击的仪器叫除颤仪,抢救时给患者做电击主要是为了纠正患者室颤,让患者回复窦性心律 。如果患者是因为心脏停搏引起的猝死,或者患者的心脏已经停止搏动了,给与电击是不能恢复心跳的,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有效的进行胸外按压。因此,胸外按压是猝死患者抢救的重点,不是所有的猝死都需要用电击来抢救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