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转移瘤基本知识
2018年09月26日 953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流行病学
现在一般估计颅内转移瘤的发生率为20%~40%。在各种肿瘤中,肺癌、胃肠癌、乳腺癌致死数和发生颅内转移数最多,以每种肿瘤发生颅内转移概率看,依次为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与全身癌肿一样,颅内转移瘤好发于40~60岁,约占2/3。儿童的颅内转移瘤异于成人,其实体性肿瘤的颅内转移率仅为成人的1/4~1/2。易发生颅内转移的原发性肿瘤依次为白血病、淋巴瘤、骨源性肿瘤等。
2.发病机制
2.1.转移途径:主要以直接浸润和血液转移为主。①直接浸润:头颅外围组织的原发和继发肿瘤可直接浸润破坏颅骨、硬脑膜,或经颅底的孔隙达脑外表面的实质。肿瘤细胞侵入颅内后,或在蛛网膜下腔随脑脊液广泛播散,或深入脑内的大血管周围间隙侵入脑实质;②血液转移:大多数肿瘤细胞向脑内转移是通过血液途径,其中最多是通过动脉系统,少数肿瘤可通过椎静脉系统(Batson’splexus)向颅内转移;③脑脊液转移和淋巴转移:较少见。一些脑和脊髓肿瘤尤其是室管膜瘤和分化较差的胶质瘤,可沿蛛网膜下腔播散而种植,常发生在肿瘤切除术后或活检术后。头颅临近部位的恶性肿瘤可借颅腔周围的淋巴间隙进入脑脊液或椎静脉丛,进一步发生颅内转移。
2.2.病理特点:转移灶在脑内的分布与脑血管的解剖特征有关。由于脑血管在脑灰白质交界处突然变细,阻止癌细胞栓子进一步向前移动,因此转移灶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处,并且常位于脑内大血管分布的交界区,即所谓的分水岭区(Watershedarea)。另外,转移灶的分布部位与中枢神经系统各分区的体积和血液供应有关,约80%~85%的转移灶分布在大脑半球,10%~15%分布在小脑半球,约5%位于脑干。除以上最常见的脑内转移外,转移灶还可以分布在颅神经、脑内大血管、硬脑膜、静脉窦及颅骨内板等处。按转移瘤的数目可分单发性、多发性和弥漫性三种;约70%~80%脑转移瘤病例被发现为多发的。
3.临床表现
3.1.起病方式和病程:急性进展者约占46.6%,常在1~2天内迅速昏迷和偏瘫,病情进展恶化,病程一般不超过2周;中间缓解者约占21.4%,即急性起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缓解期,颅内占位症状复出并进行性加重,缓解期可数周至数年;进行性加重者约占32%,急性或慢性起病,并呈进行性加重,历时3~4月。
3.2.症状和体征
脑转移瘤的症状往往迟于原发肿瘤,但有的病人在发现原发肿瘤的同时即可出现脑转移瘤的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只见到脑转移瘤局灶症状而原发症状缺如或不明显。
①颅内压升高症状: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多数病人的早期症状,开始为局限性头痛,多位于病变侧,以后发展为弥漫性头痛。由于脑转移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发展迅速,头痛和伴随的智力改变、脑膜刺激征明显,而视神经乳头水肿、颅骨的颅高压变化不明显。
②常见神经系统体征:根据脑转移瘤所在的部位和病灶的多少,可出现不同的体征。体征与症状的出现并不同步,往往前者晚于后者,定位体征多数在头痛等颅高压症状出现后的数天至数周始出现。
③精神症状:见于1/5~2/3病人,特别见于额叶和脑膜弥漫转移者,可为首发症状。
④脑膜刺激征:多见于弥漫性脑转移瘤的病人,尤其是脑膜转移和室管膜转移者。有时因转移灶出血或合并炎症反应也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⑤癫痫:各种发作形式均可出现,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和局灶性癫痫多见,见于约40%的病人,多发脑转移瘤易于发作。早期出现的局灶性癫痫具有定位意义,局灶性癫痫可连续发作,随病情发展,部分病人表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⑥其它:全身虚弱及癌性发热为疾病的晚期表现,见于1/4病人,并很快伴随意识障碍。
4.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4.1.头部磁共振(MRI)检查:目前高分辨率MRI和第3代CT能发现直径≤5mm的肿瘤,由于MRI的3D成像优点可显示CT难以发现的小转移瘤、脑膜转移瘤、小脑及脑干的转移瘤,MRI已作为首选检查。脑转移瘤的MRI信号无特异性,多为T1加权成像为低信号,T2加权成像为高信号,静脉注射顺磁性造影剂(Gd-DTPA)后可提高本病发现率。若基底池、侧裂池、皮质沟回和小脑幕上有强化结节,常提示脑膜转移瘤。双倍或三倍增强结合延迟扫描能发现直径1~2mm的微瘤,从而使脑转移瘤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对脑脊液找到癌细胞的脑膜转移瘤,MRI检查约38%的病人可见脊髓或脊神经根播散。
4.2.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目前常在无MRI设备或病人禁忌行MRI检查(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或其它带磁植入物)时,才考虑做CT检查。全身CT可发现原发肿瘤和颅外其他转移灶。
4.3.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对MRI、CT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可行立体定向活检术。
5.诊断及鉴别诊断
5.1.诊断依据: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很像脑原发肿瘤,但如有以下情况应怀疑脑转移瘤:①年龄大于40岁,有嗜烟史;②病程中有缓解期;③有系统肿瘤史;④症状性癫痫伴消瘦或出现发展迅速的肢体无力。对怀疑为脑转移瘤,尤其是有系统肿瘤史的病人,应首选头颅MR增强扫描。结合病史和针对性的辅助检查,诊断不难。
5.2.鉴别诊断:须与以下病鉴别。①脑原发性肿瘤,②脑脓肿,③脑梗死或脑出血,④脑囊虫病。 5.3.单发还是多发性脑转移瘤?这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很重要。出现以下情况多提示多发脑转移瘤:①起病快,病程短;②全身情况差,有恶液质;③临床表现广泛而复杂,不能用单一病灶解释;④头痛与颅高压的其他表现不一致;⑤精神症状明显,且出现早。一般讲,多发性脑转移瘤的诊断并不困难,若系统癌肿患者发现脑多发病灶,则脑转移瘤诊断多能成立。而对单发性脑转移瘤的诊断必须仔细,尚要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和辅助检查,主要与胶质瘤和脑脓肿鉴别诊断。
5.4.诊断注意点:在诊断脑转移瘤时还应注意转移灶的分布部位、神经功能状况、脑外其他部位的转移情况等,这有助于选择治疗和判断预后。
5.5.寻找原发癌肿:由于大多数转移灶是经血液转移至脑的,因此肺是一个产生脑转移灶的重要器官,肺内病灶可原发于肺部或从肺外转移至肺部,其中男性病人以肺癌为主,女性病人以乳腺癌为主。研究发现约60%脑转移瘤病人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病灶,因此仔细行胸部体检和胸片或胸部CT检查(优于MR检查)对发现原发癌肿是十分重要的。对肺部检查阴性的病人,应积极寻找肺外的原发灶,可行腹部CT、B超和全身PET等检查,一般可发现原发灶。但仍有一部分病人经反复系统地检查,仍不能发现原发灶。对女性病人需注意对乳腺的检查。
6.1.类固醇激素
主要作用为减轻肿瘤引起的脑白质水肿,减少脑血管通透性,少数病灶可缩小。对晚期病人或其他姑息疗法无效时,类固醇激素不仅可使病人对这些疗法(如放疗)变得敏感,而且可使头痛减轻,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命和减轻其痛苦。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疗法合用,一般提倡早期使用,即一旦发现脑转移瘤就应开始给药,常用地塞米松。
6.2.外科手术
6.2.1.手术适应症:具有以下条件的脑转移瘤患者,可考虑手术:①单发脑转移瘤位于可手术部位;②位于可手术部位的多发脑转移瘤,尤其当它们对放疗或化疗不敏感(如黑色素瘤、肾癌),或病灶太大不适于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直径>3.5cm);③对放疗敏感的多发脑转移瘤中,有危及生命的较大肿瘤,可先切除较大肿瘤,再作放疗;④与颅内其他病变(如脑膜瘤、脓肿、血肿等)鉴别诊断困难;⑤伴有危及生命的颅内出血;⑥有恶痛症状需放置Ommaya储液囊,作鞘内或脑室内注间则为6月。部分病例在切除脑转移瘤后继而切除原发癌灶亦可取得较好效果。
6.3.常规放射治疗(Radiotherapy)
对脑转移瘤的放疗还存在许多争议。一部分回顾性研究证实,手术 术后放疗并不能减少复发和延长生存时间,另一部分研究则得出相反的结论。目前,一般认为放疗适应于多数病人,是仅次于外科治疗的另一种常用手段。适应症有:①脑转移瘤术后;②对放疗敏感的肿瘤,如小细胞肺癌、淋巴瘤、乳腺癌;③对放疗较不敏感的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肾上腺肿瘤、恶性黑色素瘤。最常使用的是全脑放疗,但也有人主张局部放疗。由于放疗可引起早期(发生于放疗开始后的数天内,如头痛、恶心、呕吐、发烧等)和晚期(如痴呆、共济失调等)放射反应,已不主张使用大剂量的放疗方案,一般主张行分次放疗,总剂量不大于50Gy,每天小于2Gy,于1月内完成。
6.4.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ticRadiosurgery)
包括伽玛刀、X线刀、粒子束刀,其中以伽玛刀应用较多。伽玛刀在治疗脑转移瘤上有较广的适应症,近年来应用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有增加趋势,对小的单发脑转移瘤,甚至有取代外科手术的可能。但是,对体积较大的脑转移瘤(直径>3.5cm),伴有明显占位征或出血者,外科手术仍应首选。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为80%~90%,平均生存时间为8~11月,对单个脑转移瘤,其治疗效果与手术 全脑放疗相似。同手术一样,伽玛刀并不能预防颅内出现新的转移灶,因此有人主张于伽玛刀术后辅以20~30Gy的全脑放疗。
6.5.化疗(Chemotherapy)
过去认为化疗对脑转移瘤无效的概念,近来被新的研究成果所动摇。现在认为下列脑转移瘤适于化疗,特别是与手术或放疗联合应用时:生殖细胞瘤、小细胞肺癌、某些乳腺癌、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常规用药途径多无效,需经颈或椎动脉给药,既可提高疗效,又可减少全身毒性反应。常用的药物有VM26、双氯已基亚硝脲(BCNU)、顺氯氨铂、阿霉素等。最近,新型的二代烷化剂-咪唑四嗪类衍生物temozolomide(国内商品名为蒂清)用于治疗脑转移瘤,该药口服后迅速吸收,具有近100%的生物利用度及广谱的抗肿瘤活性,但疗效有待评价。
6.6.组织间近距离治疗(InterstitialBrachytherapy)
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常在病灶无法切除或已接受最大剂量的放疗后可考虑使用。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或术中直接将放射性物质、化学药物等植入转移灶内,使肿瘤内部得到较高的治疗浓度,而瘤周的正常组织很少受到影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6.7.复发性脑转移瘤的治疗
脑转移瘤复发往往是病情恶化的标志,治疗棘手,一般预后较差。尽管如此,仍主张积极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常用于复发性脑转移瘤的治疗,多数病灶可得以控制。对系统肿瘤已得到控制的单个复发性脑转移瘤仍可选择手术治疗。
7.预后
脑转移瘤预后较差。有资料显示不治者平均生存期为4周,病人多死于颅高压引起的脑疝和脑干受压。影响脑转移瘤病人生存的因素较多,主要有:①全身状况;②有否颅外其它部位转移;③脑转移的潜伏期;④病灶全切较部分切除或活检者好;⑤联合治疗较单纯一种治疗好;⑥原发肿瘤的治疗情况;⑦肿瘤的病理性质,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肾癌、黑色素瘤)脑转移的生存期较肺癌脑转移者长,肺癌中又以未分化癌和腺癌较鳞癌差。Agboola等认为病人年龄<60岁、kps≥70、原发癌肿已控制、无颅外其他部位转移以及颅内转移灶完全切除者预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