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教学】脑瘫儿家庭康复要点有哪些?
2019年08月30日 811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小儿脑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无知、不认识,或采取回避态度,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小儿脑瘫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脑瘫患者康复的最终目的是使他们独立生活,参与社会中,因此我们把治疗的重点就放在功能重建,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认知能力上。在脑瘫的治疗,家庭康复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治疗越早越好。我们看到很多患儿在医院有效,回家后症状又加重了,病情反复的关键点是没有进行“家庭康复治疗”。在此,专家重点介绍了脑瘫儿家庭康复要点,希望家长熟知。
如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要注重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加强作业疗法,生活如厕训练,语言训练,认知教育等。不能只强调改善异常姿势;不必要对每一个姿势都进行训练,只要从正常的姿势、运动中抽出基本的运动功能来诱发强化即可;同时结合粗大运动动作和精细运动动作获得而进行。以最大限度的改善其异常运动模式,同时进行正常的发育诱导;促进其正常运动模式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是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
1.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2.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3、根据康复计划,按照医护人员教授的方法,利用家庭环境,配合玩具、语言等多种诱导方法,按正常婴幼儿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头控、翻身、坐、爬、站、行走等功能训练。训练中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脑瘫的类型、严重性、畸形情况、智力水平等现有功能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家庭训练计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进行家庭康复护理。
4、由于脑瘫患儿的问题是伴随终生的,所以应该教会患儿“如何学习”,“如何自己帮助自己”,训练过程中,要强调使患儿的性格得以发展,脑瘫患儿由于没有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的正常体验,因此除了体能上的障碍外,他们的性格也缺乏正常的发展,脑瘫患儿性格发展是可以通过他所处的环境和体验加以调整,如家长引导患儿进行主动活动,用有节律的数数、童谣、歌曲等将要做的活动融入自己的思想,引导患儿人格的正常发展。
5、发展日常生活活动技巧,脑瘫患儿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需要很多的帮助,因此,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来发展该方面技巧与能力,通过患儿在有指导下的反复练习,模仿和逐步学习,以实现日常生活中最大程度的功能独立。如进食训练,穿衣训练,如厕训练,其他日常生活技巧的训练,包括床上活动,转移动作、个人洗漱、社交与学习能力,使用交通工具能力等,有些活动看起来简单,但要训练脑瘫患儿去完成,往往显得复杂而简单。
6.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7.儿童脑瘫的康复训练方法可采用中医按摩的方法,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