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乳输注时间长易外渗,护士遇到应该怎么办?

2019年05月27日 960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导语

脂肪乳注射液要求如此长的输注时间,中间有多少机会造成药物外渗?

话题


@舒畅  我科一名65岁(行左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人输注脂肪乳,当时未见肿胀,第二天早上交班时发现皮下有脂肪乳样胀块,边界清晰,似乎剌破表皮,挤时有脂肪乳溢出。



大家知道不知道,脂肪乳外渗有什么好的方法?


点评

脂肪乳注射液成分为大豆油、卵磷脂。脂肪乳说明书中明确指出,10%、20%脂肪乳注射液500ml的滴注时间不少于5小时,30%脂肪乳注射液250ml的输注时间不少于4小时。如此长的输注时间,中间有多少机会造成药物外渗?!



脂肪乳外渗,在外渗范围内的局部组织内形成脂肪滴,与乳糜微粒相似。可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皮下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形成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水肿、甚至坏死及纤维性变等。



需要护理人员注意的是,脂肪乳外渗,要做到三早,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结局

上午,值班护士发现患者出现脂肪乳外渗后,立即给予50%流酸镁溶液浸湿敷料覆盖,外用保鲜薄膜围绕一周固定,下午17时拆除,肿块消除,皮下未见脂肪乳存留。之后给予皮损部位喜辽妥乳膏涂抹两日,患者皮损部位恢复良好。

脂肪乳外渗如何预防?

1、血管的选择  由于脂肪乳输注的时间要求较长,因此,在血管的选择上要有讲究,选血管时要注意避开关节,选择粗、直的血管。



2、输液通道的选择  禁忌使用一次性钢针输注脂肪乳,最低要求使用静脉留置针。脂肪乳输注最好的静脉通路是PICC等中心静脉通路。



3、输液过程中的监护  脂肪乳输注期间,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结成攻守同盟,全程严密进行监护,护士勤巡视勤观察,发现问题,立即应对,及时处理。

脂肪乳外渗后如何进行处理?

一旦发现脂肪乳外渗,护士要立即做出反应,及时给予处理应对。



一般做法  局部肢体给予抬高,制动。

对症处理

1、混合湿敷  这是网友们分享的实用处理方法:50%硫酸镁100毫升 利多卡因10毫升 地塞米松10毫克,每日一次,每次4-6小时,厚纱布湿敷。



2、土豆皮湿敷  这个大家都会。重点是土豆切片考量着操作者的刀工。注意,土豆皮颜色变红,随时注意更换。



3、喜疗妥涂抹  特别适用于由静脉输液和注射引起的渗出,抑制疤痕的形成和软化疤痕。



使用方法:将3-5cm的喜辽妥乳膏涂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一日3-4次。可在适当增加剂量,用作为药膏敷料,把乳膏仔细地涂在患处及其周围,并用纱布或相似的材料覆盖。



喜辽妥还可用于声波和电离子渗透疗法。在应用于电离子渗透疗法时将乳膏涂于阴极。



4、酒精湿敷  酒精湿敷后可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为游离脂肪酸。70%酒精适当稀释,每日2次,每次4-6小时,厚纱布湿敷。

局部封闭

亦可用透明质酸酶进行局部封闭,通常用于外渗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促使皮下渗出的液体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稀释后细针进行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具体方法:



物品:治疗盘、10ml注射器、皮肤消毒剂、棉签,封闭用药、生理盐水等封闭药物。



具体方法同皮下注射类似,也类似于局部浸润阻滞麻醉。



笔者总结有3种封闭方法,简介如下。

☆型封闭  以外渗部位为中心,周围平均设五个点,呈☆型,每个点注射0.2ml。从外向内倾斜注射。



扇形封闭  进针:在距离红肿皮肤的边缘0.5-1cm处,多点扇形封闭。封闭时在一个皮下进针点,可向左、中、右多个方向注射,进针角度以15-20°,边进边回抽边推注药物(无回血时),注射药物剂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注射完毕,拔针,按压针眼至不出血。



环形封闭  以外渗部位为中心,类似于☆型,环绕外渗部位进行点状封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