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牙坏了拔牙,其实是三叉神经痛

2018年07月18日 721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遭遇过牙疼的人都能体会这种死去活来的折磨。于是你急匆匆跑去看牙医,请他拔了这颗痛死人的坏牙。然后,疼痛没有丝毫减轻,可是牙却没了。遇到这种情况,你要怀疑另一种痛了,那就是令人不寒而栗的三叉神经痛。

什么是三叉神经痛?痛起来是什么感觉?跟牙疼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能辨识,而不是一味断定是牙疼,这颗无辜的牙就能保住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王景

三叉神经是面部最粗大的一对颅神经,是一对混合神经,既有管理感觉的纤维,也有管理咀嚼肌运动(张口+咀嚼)的成分。

而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收集头面部的感觉信息(触觉、痛觉、温度觉等浅感觉,和位置觉、振动觉等深感觉),往回传入脑中,再经一系列中继站,最后由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感知。所以三叉神经支配范围内的神经纤维,如果出现“损害性”病变,那么就会觉得面部感觉减退,打脸都不疼。

但是临床上,其实更常见的三叉神经病变是“刺激性”或“冲动性”病变。那么,就算不怎么刺激头面部,仍然会向大脑传达痛觉信息,不打脸都疼。

顾名思义,三叉神经可以分成三支。大家可以用拇指和小指勾住耳朵,竖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指尖向前并撑开,大概就是三叉神经三个分支的支配方向。从上到下分别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

痛起来有多要命?

目前较多学者认为,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原理是一种周围神经病变,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神经变性、炎症浸润、机械压迫等。由于神经纤维病变,使得信号传导出错,轻轻地刺激(甚至有时候没意识到刺激)就能引起强烈的痛觉。

因为其分叉分布范围很广,一般来说,局部刺激的病灶并不会很广泛。所以,临床上三叉神经痛常常局限于单侧三叉神经的1到2个分支的分布区,以上颌、下颌多见;也可表现为从一支开始痛,逐渐扩散到两支甚至三支。                 

三叉神经痛多见于成年和老年人,40岁以上的患者占70%~80%,且女性略多于男性。

临床上多见于冬春季节,说明可能与气温低、面部血管收缩导致三叉神经相对缺氧有关。另外,饮食不规律、摄入B族维生素过少,易使神经缺营养,与三叉神经变性有关。一旦发作起来,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等。最最敏感的部位是口角、鼻翼、颊部或舌,这些特别敏感的部位叫做触发点或扳机点。顾名思义,就跟打枪一样,轻扣扳机可以打出爆发力十足的子弹,轻触扳机点,也会诱发剧烈疼痛,比如刷牙、洗脸、吹风、吃饭等动作之后。

疼痛非常可怕,但是你以为就只是这样吗?想得太简单了。

由于扳机点容易诱发剧痛,所以患者常常会因为恐惧疼痛而不敢触碰到扳机点,甚至不敢刷牙、洗脸、吃饭、说话,所以口腔、颜面卫生特别差,面色憔悴,情绪低落,还会因进食少而营养不良。

与牙痛的区别?

与牙痛不一样,三叉神经痛的症状特点是突发突止,往往持续数秒钟或1~2分钟,发作过后的间歇期又完全正常,直到下一次碰触到扳机点又发作。如此反复,可反复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随着病程迁延,发作次数越来越多,发作时间越来越长,间歇期缩短,最后变成持续性发作,想想都可怕,很少会有自愈的。容易让人混淆的是,牙痛也表现为上颌或下颌剧烈疼痛,痛起来也要人命。牙痛是口腔科疾病,多有牙髓炎、牙龈炎、龋齿等;而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科疾病,是神经病变所致。早期常常有人讲三叉神经痛被误诊为牙痛而拔掉“病牙”,其实是南辕北辙。牙痛一般呈持续性钝痛,可因冷热食物刺激而加剧,应注意鉴别。

这么令人痛苦的疾病该怎么治疗呢?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很多,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方法,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手术原理是将被压迫血管和神经分开,从根本上进行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并且能够保留三叉神经的解剖完整,神经的正常功能不受影响,治疗安全性高。但是,很多患者听说是开颅手术,就很紧张,也不知道风险到底有多大。

1、手术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如神经损伤和颅内出血,这种情况跟手术医生的经验有一定的关系。只要操作精细,把控得当,可以把这些风险降到很低的水平,当然,患者自身的体质也使很重要的。

2、不确定的一些风险。比如麻醉意外,感染等问题。这些情况属于医生难以控制的意外因素。当然,麻醉意外的比率不足万分之一,但是一旦发生,情况是比较严重的。

3、患者自身伴有的基础疾病带来的风险。如患者同时有心脏病,或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手术可能引起这些疾病加重。那么就需要手术前严格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把身体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总的来说,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目前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景博士团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手术的风险也控制的比较好。广大病友不必太过于担心手术的风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