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背后的尴尬——产后痔疮
2020年10月30日 799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对于妈妈们来说,新生命降临的那一刻,就代表着正式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从一个女人变成了一个母亲,开始享受幸福完整的生活。然而,却有约六成成的妈妈们在享受幸福的同时,也在受着痔疮的折磨。
作为一个生养孩子的母亲,在生产之后我也患过痔疮,严重而持续的疼痛与出血都曾经深深的困扰着我,寝食难安。因此,对于患有产后痔疮的妈妈们遭遇,我感同身受。正是由于我清楚不管是出血还是疼痛,都会对妈妈们自身的健康和哺乳造成影响,因此我才会格外关注女性孕产后的肛肠健康。
那么,为何妈妈们会得上产后痔疮呢?
产后痔疮的发生,原因要追溯到妈妈在怀孕期间。包括怀孕期间子宫增大、体内孕激素增多、分娩时用力过度等。根据我的临床治疗经验,我发现产后痔疮的病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怀孕期间子宫增大
孕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阻碍痔静脉丛血液回流,使痔静脉丛扩张、曲张,痔疮形成或加重。
2妊娠或坐月子期间激素变化较大
妈妈在妊娠期间或者是在产后坐月子期间,体内的激素变化比较大,大肠蠕动速度减慢,很容易便秘,形成便秘后,很易诱发成痔疮。
3分娩时用力过度
顺产或生产时间过长,用力过度就会加重痔疮。妊娠期间妈妈的盆底组织变得松弛,痔核容易下移或脱出,出现脱肛的情况很多,甚至外脱的痔疮嵌顿不能回纳。顺产过程当中,用力过大,也可造成痔疮内的血管破裂,血流到皮下形成肿大的血栓性痔。
患上痔疮之后,往往会伴随疼痛与便血,这种时候,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治疗痔疮呢?
生产之后,痔疮很容易加重。这个时候的妈妈,有些因为对自己的病症理解不够,认为痔疮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都选择不治疗扛过去。还有的妈妈则是因为担心使用药物会对哺乳喂养造成影响,最后选择不去治疗,任由痔疮影响着妈妈们的身心健康和产后恢复。
我要说的是,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女性产后痔疮发作,因为惧怕排便疼痛,不敢吃,不敢排,影响营养吸收,影响乳汁分泌,影响身体的恢复,而且越不排,粪便残留更易造成便秘,越不排粪便越干,压力越大,痔疮肿痛越厉害,疼痛会影响睡眠及心理健康。生产之后,面对痔疮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而不是忽略不治。目前产后治疗手段多分为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因为哺乳的原因产后可用的痔疮药物并不是很多,可以外用不含麝香冰片的药膏外敷,药栓纳肛,避免影响哺乳,还可以花椒水或中药汤剂外敷,缓解症状。尽量不口服药物。
2手术治疗
假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是应当选择手术治疗。痔疮这种可以局麻的手术,结束后几天哺乳就可以完全恢复了。可以采用血栓剥离术等创伤较小的手术。
术后最好遵从医嘱,可以使用促愈中药,加快伤口愈合,促进恢复。另外愈后保健也可以以中药调理为主,催乳润肠,温和滋养,这样不会对哺乳和育儿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