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18年03月05日 924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病于20~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绝大多数慢性ITP患者缺乏前驱症状或病因。本病起病隐袭、症状多变,有些病例除发现血小板减少外,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数病例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和瘀班。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中青年女性为多见,男、女比例是1:3,一般起病缓慢或隐袭。急性型常见于儿童,男女比例相近,以秋冬季发病多见。约80%病人在起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史如:风疹、水痘、麻疹等。起病急骤,可有畏寒、发热这都是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多发症状。
慢性型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迁延数年,很少自然缓解者,经治疗后能达长期缓解者仅10%~15%。
出血症状一般与血小板计数相关。当外周血小板计数〈20×10^9/L,可并发严重的出血症状。在老年患者(>60岁),当外周血小板计数相同条件下,其出血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年轻ITP患者。本病出血原因主要为血小板减少,此外,血小板功能障碍也可能起作用。出血是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多发症状。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常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持续发作是血小板减少,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缓解时间长短不一,可为一月、数月或熟年。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大小不等的瘀点、瘀班,分布不均,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先出现于四肢,尤以四肢远端多见。粘膜出血程度不一,以鼻及齿龈为多见,口腔粘膜出血、血疱次之,血尿及胃肠道出血也可见到。女性患者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要表现。本病在搔抓皮肤或外伤后,可发生皮肤瘀斑,但关节和视网膜出血少见。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日常护理
1.注意保暖,以防着凉引起感冒等感染性疾病;咽喉等部位出现感染时,应及时到专科复诊,尽快控制感染,避免因病情加重而发生危险。
2.饮食要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煎炸、粗硬等刺激之物。大便潜血阳性者进食半流食,消化道有明显出血者应给予流质饮食。有贫血者多食用含铁量丰富动物血、肝类、紫菜、海带以及乳蛋类等滋补食品,但莫过于温补。日常食疗可用花生衣15~50克,红枣5~10枚用水煎服。无糖尿病者还可加红糖适量。出血过多者,除用止血药物以外,可取鲜藕500~1000克,洗净、捣烂、榨汁1~2碗代茶饮,有较强的清热、凉血、止血功效。
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适当运动,以散步或太极拳等为宜,但要避免外伤,防止出血或加重出血。
4.患者血小板少于3~5万时,应避免手术、肌肉注射、针灸、按摩推拿、刮痧、拔火罐、热敷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