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张雷大夫浅谈“肺磨玻璃样病变”(上)

2017年09月30日 1211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时,发现肺部有”磨玻璃样病变”,像磨砂玻璃似的,甚至还带着"花纹”(如图1-A、B)。有些患者对于所谓肺磨玻璃样病变一无所知,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一部分患者闻“影”色变,惴惴不安,认为肯定是肺癌,恨不得立即切之而后快。那么,这些磨玻璃样病变到底是什么?是肺癌吗?会传染吗?应该怎么治疗?平时该怎么预防呢?接下来我将逐一为您解答这些问题:


1.什么是肺磨玻璃样病变?

肺磨玻璃样病变/磨玻璃影,又称GGOGGNs),是一个影像学的名词,指肺内局灶性结节样密度增高影【1】,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通俗地说,它就是肺内一块像“棉花糖”一样的组织。它的本质可能是出血、发炎的组织、甚至是肺癌等;其中的“花纹”则是走形于其中的支气管和血管束。有的磨玻璃中还存在不透明的实性成分,在CT中表现为“棉花糖”中发白的部分。我们以是否含有实性成分为标准,将磨玻璃样病变分为单纯磨玻璃样病变(不含实性成分,如图1-C箭头所指)和混合磨玻璃样病变(含实性成分,如图1-D箭头所指)。


图1


2.为什么要重视肺磨玻璃样病变?

现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肺癌,其中大约有一半是不吸烟的腺癌患者,特别是不吸烟的女性腺癌患者。这些人群,由于自己不抽烟,认为自己没有肺癌的高危因素,容易忽视自己患肺癌的风险。她们的CT多表现为肺的磨玻璃样病变,任由发展下去,就会变成威胁生命的肺癌


图2

上图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一个64岁男性患者的肺磨玻璃样病变的演变过程。图2-A,最初发现的,CT显示了右肺上叶的4.3毫米肺磨玻璃样病变,病变非常小,几乎看不到。图2-B,随访了一段时间以后,CT显示病变的直径扩大为8.3毫米。图2-C,继续随访发现,病变的直径扩大为12.5毫米,还能看到里面的小白点(也就是所谓的实性成分,其实就是腺癌组织)。图2-D,最后一次随访病变的直径已经为18.0毫米,白色实性的部分也增大了。患者随后进行了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2】我们看到,在这个随访时间里面,这个磨玻璃样病变逐渐变大、变实,这其实反映了腺癌发展的不同阶段在CT上的不同的表现。关于这部分内容具体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专家访谈:诊断结节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是什么?其中的“不同阶段的肺腺癌在CT上有不同的表现”的这个部分有详细阐述。


3.肺磨玻璃样病变就一定是癌吗?

大家可能要问了:张医生,对于所有的磨玻璃样病变,是不是都是肺癌,都要“一刀切”来处理呢?事实上,除了肺癌,还有其它很多的原因会导致肺磨玻璃样病变,接下来的这张图(图3)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导致肺磨玻璃样病变的原因:


图3

这些良性的肺磨玻璃样病变可以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检验结果和CT的表现给予鉴别诊断。接下来我们看一些这方面的具体事例:

图4                                                     图5


图4是一个53岁的男性病人的CT,从CT上我们能看到增厚的小叶间隔颜色较深,而磨玻璃样病变颜色较浅,整体像磨玻璃样病变表面覆盖着线条阴影。这种征象有个名字叫“碎石征”(如图5)【3】。这个患者不是肺癌,而是患有肺泡蛋白沉积症。还有些碎石征病人常有粉尘、硅尘接触史,这些物质吸入后无法排出,沉积在肺部,也可以形成这种“碎石征”。


图6

该患者的肺部CT(图6)中心有一个很明显的太阳似的光晕,这种“中心实,周围虚”的晕影就叫做“晕征”。它来自一个患白血病的八岁男孩,经过化疗后,他的免疫功能下降,肺部感染了侵袭性曲霉菌,在片子上就表现为这种晕状的磨玻璃样病变【4】。还有很多晕状磨玻璃样病变是由于出血形成的,常见于车祸等导致的肺挫伤。


图7

图7所示患者的肺部CT中的“晕”外圈实,中心虚。实际上是中央为GGO、周围被致密实性成分包裹,如同一片被礁石包绕的水域。这些实性成分常为外周炎症、出血、肉芽肿等。对于这种征象,如果病人免疫功能受损,那么首先应当考虑感染,尤其是真菌;如果患者有恶性肿瘤史,那么就有可能是治疗后转移了。


图8

上图(图8)是一个72岁的女病人的CT图片,双肺可看见多发的磨玻璃样病变。她有20年的吸烟史,逐渐产生了慢性的呼吸困难,最终诊断结果是双肺的间质性肺炎



图9

图9两张图显示的是一个54岁的男性病人的CT片子,他虽然也有磨玻璃影,但并不是肺癌,他最后诊断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从图A可以看出,他的肺部有多个(多发)磨玻璃样病变。图B是消炎后复查CT片子,显示大部分的磨玻璃样病变都消失了【6】。



图10

图10是一个25岁的男性的CT,他自我感觉没有任何不适,但CT上有明显的网格状的磨玻璃样病变。检查的结果是结节病,一种良性的肺部疾病【4】。


以上是一些良性的肺磨玻璃样病变。这些病变有大有小,但都足够透明、淡薄,几乎没有白色的实性成分,也没有特定的形状。想要解决它们,只要找到导致病变的“元凶”,把原始的肺部疾病消灭了,磨玻璃样病变也就随之消失了。


4.  什么样的肺磨玻璃样病变可能是癌?

那么,什么样的磨玻璃样病变是癌呢?这与病变的大小、生长速度、形态等、特别是实性成分有关。实性成分的出现和扩大都表明患肺癌的可能性更大;肺癌引起的肿物或者结节在影像学上有一些特殊表现,例如: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等等。关于这些特殊征象的详细内容可以具体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专家访谈:诊断结节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是什么?


大家了解了肺癌在CT上的特异表现,下面我们看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图11

图11这是一个54岁的女性腺癌患者的CT,体检发现右上肺的混合磨玻璃样病变,为什么要把这个病例拿出来,是因为这一张图片就体现了上面提到的好多恶性肿瘤征象:肿物有分叶的情况(分叶征),胸膜有点牵拉(胸膜牵拉征),能看到有血管进入肿瘤(血管集束症),结节周围有毛刺(毛刺征),还伴有支气管充气征。肿物里面还有有很多白点(实性成分)。其实瘤子已经直径有大约2厘米,立即进行了手术的切除,病理类型是浸润性腺癌,其中20%是乳头型,肺癌乳头型这种病理类型是恶性程度比较高的类型。


图12

图12所示的这个图样就不像刚才那么典型了。这是一个62岁的女患者,抽烟50年,一天一包。体检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左上肺纯的磨玻璃病变,圆形的,边缘很光滑,没有毛刺。我们在术前先给她的病灶定了位,然后用微创胸腔镜的方法把病变切除了。瘤子大小7毫米,术后病理报的是原位腺癌(AIS),非黏液型,发现得早,没有淋巴结转移,手术效果非常好也不用放化疗,术后定期观察就可以了。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抽烟的人也可能得腺癌,并且CT表现为磨玻璃样病变,另外发现越早的病变,术后的效果相对越好。


看到这里读者们或许有点犯迷糊了,上面第二个例子的磨玻璃样病变和第一个例子比较起来,长得一点都不像,怎么它又是肺癌了?其实在胸部的CT征象有“同影异病、同病异影”的特点,磨玻璃样病变是肺癌的早期的阶段,如果等到病变的CT出现了肺癌特异的分叶形状、胸膜牵拉等等表现,疾病可能已经发展到了更加严重的阶段了。因此,通过肺结节的分布、边缘、形态等来分辨结节的良恶性只是一个方面,想早点发现肺癌,还得靠评估肺磨玻璃样病变的大小、大小的变化、实性成分的变化等线索。


有研究发现,孤立性肺结节(也就是单发、球形、边界清楚的结节)越大,恶性可能越高;结节越小,它的恶性可能越低。关于结节的大小和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还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诊断结节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是什么?》中的“孤立性肺结节的直径大小对良恶性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个部分的内容。


下面来看几个磨玻璃样病变大小变化的例子:

                 

图13

上图是一名61岁的男患者。图13-a,低剂量CT显示右肺上叶有一个6毫米的纯磨玻璃样病变(箭头所示)。图13-b是2年后再做CT,发现结节的尺寸增加到10毫米。图13-c,又过了2年,结节的密度没有变化,但尺寸增加到14毫米。术后病理证实是肺腺癌。


●张雷主任的门诊时间

每周一下午、每周二上午天津市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专家门诊


● 张主任的微医个人网站

https://www.guahao.com/expert/0d4578cf-d7dc-4b94-8ecd-896f45673683000?hospDeptId=e52f8edb-f79e-4694-bee0-2bfa429da048


● 张主任的微医个人微信公众号


参考文献

[1]李镭,刘丹,朱盈盈,等.肺磨玻璃结节临床研究进展.中国肺癌杂志,2016,19(2):102-107.

[2]Michael G.Hewitt,et al.The relative frequencies of causes of widespread ground-glass opacity:A retrospective cohort.EJoR.2014;83:1970-1976.

[3]Wallace T.Miller,et al.Isolated Diffuse Ground-Glass Opacity in Thoracic CT:Causes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s.ARRS.2005;184:613-622.

[4]Jannette Collins,et al.Ground-Glass Opacity at CT:the ABCs.ARRS.1997 Aug;169:355-367

[5]丁香园

[6]Ho Yun Lee,et al.Ground-glass Opacity Nodules Histopathology,Imaging,Evaluation,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Thorac Imaging.2011 may;26(2):106-118.

本文系张雷医生原创作品,乔阳、刘诗琦、吴涓涓、贾越(按姓氏笔画排列)协助编纂,授权微医网(www.guahao.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