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肆虐,我们如何为儿童筑好安全防线?

2020年01月30日 852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说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想必大家现在对这个“恶魔”并不陌生了,截止2020年1月30日8点30分,查了查数据,全国已经有7736例确诊病例、12167例疑似病例、死亡170例、治愈124例,虽然在抗击一线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估计要彻底消灭这种疾病,还得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而作为一名儿科大夫,我愈发关心儿童发病的情况,近两天,北京、广东等地出现多例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曾报道有上海等地曾发现7岁与10岁患儿,1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通报一名2岁女孩确诊。无独有偶,1月26日北京又出现一例9个月婴儿感染病例,这是国内最小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新冠病毒”已经向儿童这个弱势群体伸过了“魔掌”,而我们如何保护这个稚嫩的群体呢?

      由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呼吸道部分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如鼻毛缺乏、气道软骨柔软、纤毛运动差等,使得其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差,因此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并且一旦感染发病可能更快更严重。

      随着对该病研究的深入,诊疗方案在不断地修订完善,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月28日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与第三版相比,第四版新增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流行病学特点。

      结合儿科人群的特殊性,对家长最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梳理: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表现及早期识别诊断:

      ①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起病以发热(≥37.3℃)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数日内即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仅表现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②流行病学史:明确了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传播途径依然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亦可通过接触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居留史:a.发病前 14 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b.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c.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③胸部影像学特征: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④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⑤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符合发热、肺炎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表现中的任意2条即为疑似病例。

      ⑥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有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即可确诊:a.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b.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进行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因此,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认识,更要加强对其发病症状的早期识别与诊断,以免漏诊或者误诊,增加感染机会。

      (2)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有哪些?

      目前第四版诊疗指南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然的肺炎患者,而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对于“接触传播”该如何理解、应该怎么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冯录召28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合适的侵入门户,间接接触传播指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

      “具体到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直接接触主要是指直接接触病人的身体分泌物,目前还没有研究证实各种身体分泌物中的病毒浓度,所以建议公众最好避免接触病人的口水、鼻涕、呕吐物、眼泪眼屎、尿、便等一切身体分泌物;间接接触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沾染了病毒的公共物品,一般需要注意的公共物品主要有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手机、玩具、笔记本电脑、公共空间台面,预防措施主要有戴手套(任何手套都可以,并且每日清洗更换,不要带潮湿的手套)、避免共有毛巾、使用公筷公勺、不要从别人的杯子喝水或是共享饮品、仔细清洗食物、每顿饭后也仔细地清洗餐具、避免去卫生条件不好的餐馆用餐。家中如果有新冠病人,病人的一切用品均应带塑胶手套接触,包括污染的口罩、床单、衣物、器皿等。”

      (3)如果怀疑孩子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应怎么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普通感冒相似之处在于:发热、感觉四肢无力、干咳,也有症状不明显病例,或者表现为其他系统症状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症状等,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一旦发现,病程进展快或已错过观察期。

      与普通感冒最大区别:腹泻、呼吸逐渐变得困难,如:呼吸过快或过慢,呼吸过深或过浅,婴幼儿或新生儿则表现为张口呼吸,喘息,呻吟,鼻翼煽动(鼻孔一张一合),点头呼吸,甚至出现口唇、面色变呼吸三凹征。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就诊!

      如果家长考虑孩子在这段时间符合流行病学特点,且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怀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流行病接触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4)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远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家长应该特别防护保护孩子,尤其是不能适应戴口罩的小婴儿或新生儿,因为家长没有症状的也有可能是带菌者,家长都应主动戴口罩,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应将手臂遮挡自己的口鼻,再彻底清洗手臂),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流动水洗手。不亲吻孩子,不对孩子呼气、喘气,不和孩子入嘴同一食物,不和孩子共餐具、饮具,不用嘴巴吹气的方式让食物变冷再喂食。

      家长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规范佩戴口罩,从室外进门后立即更换衣服鞋子,正确处理口罩,彻底全身洗簌清洁后再接触小孩。家长自己外出前后、早晚指导小孩洗漱,提高防范意识。

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居家注意卫生、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最重要手段。

      (5)如何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让孩子养成乐观、开朗和宽容的性格,爱劳动和爱运动,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保持良好精神面貌。家长要注意与小孩的交往技巧,要多倾听,多赞赏,多耐心。同时,好的睡眠可以让孩子的身体更健康,更能防御疾病的侵扰,所以家长们要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有规律的作息。只有均衡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充足的睡眠,孩子才会保持良好的抵抗力!

      (6)小手小脸洗干净,外界物品不乱触,学会及时而健康、正确的洗手方式。

      督促小孩勤洗手,勤洗脸,不乱摸。病从口入,避免年幼小孩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诉小孩手不要碰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尤其是电梯按钮等频繁碰触的表面),在家里也不要随意乱摸是儿童防护重中之重。饮食前、大小便后、接触不洁物体后要及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并用流动水洗手,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教会孩子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直接遮挡,建议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双手接触口部或呼吸道分泌物后(如痰、鼻涕、打喷嚏后)或粪便后应立即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7)居家做好通风消毒措施

      有条件的家庭每日定时应开启空气净化器,紫外线消毒等,可每日用酒精消毒擦拭物体表面一次,条件限制的家庭每日每个房间轮流通风2~3次,每次开窗通风30~60分钟,房间通风时将孩子转移到其他房间,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风时孩子受凉。


      综上所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关键。外出一定要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不带孩子参加聚会;勤洗手、洗脸,居家定时定期消毒;学会正确的咳嗽礼仪,均衡营养、保持良好心态、注意正确的作息就会增加宝宝抵抗力。减少患病的机会,同时,各位宝爸宝妈也要注意,在做好日常防护的同时,要防范小孩出现一些常见病,如鼻炎、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便秘、腹痛、腹泻等,减少去医院就诊机会,减少交叉感染该病毒的风险!

      虽然眼下新冠肆虐,但我们要相信国家和政府,相信我们的医务人员,他们都在默默努力,负重前行!我们即墨卫生系统全体职工都已经取消了春节假期,随时待命。对目前的医疗水平,我们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天佑中华,让我们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相信会好起来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