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就是绝症?千万别灰心!
2021年12月09日 806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以往,一旦患上癌症,很多患者便要直面死亡,无进展生存的可能性非常低。而在癌症中,许多患者最担心的就是肿瘤发生脑转移,认为脑转移瘤就是绝症,无药可治。
今天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伴随着大量靶向药物的出现,癌症的治疗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即使不能完全根治也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而对于患有脑转移瘤的人群来说,也千万别灰心,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术、放疗和药物搭配的方法来控制病情。
不信?
我们接着往下看。
脑转移瘤
又叫颅内转移瘤,是一个与颅内原发性肿瘤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到大脑中形成的疾病。
脑转移瘤是全身各器官和系统恶性肿瘤最严重并发症,也是成年人最常见的脑肿瘤,发生率大约为颅内原发肿瘤的10倍。肿瘤通过血液或其他途径转移至颅内,可单发或多发,其中80% 的脑转移瘤发生在大脑半球,15%发生在小脑,5%发生在脑干。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分支血管较窄,所以转移瘤好发于此处。
脑转移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70岁为多发。
脑转移瘤可起源于各种恶性肿瘤,如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食管癌、黑色素瘤、肾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肝癌、骨与软组织肉瘤、非Hodgkin淋巴瘤和白血病等。
其中最常见的脑转移瘤来源为肺癌(40%-60%),其次是乳腺癌转移(15%-25%)、肾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及黑色素瘤。
目前对于为什么有些癌症容易发生脑转移而另一些不容易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但对于肺癌易发生脑转移的原因可能与肺血管与供应大脑的椎动脉、颈动脉、颈静脉丛之间存在大量的吻合支,致使肺癌细胞可以不经肺毛细血管的过滤作用,直接经心脏、颈动脉至脑而发生血液转移有关。
据统计,大约8-1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脑转移的症状,但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尸检的结果表明,脑转移发生率高达20-40%,这说明很多脑转移患者并没有出现症状,也没有因为脑转移而致命,因此不必对脑转移瘤太过惊慌。
脑转移瘤在临床上大多慢性起病,但进展往往迅速,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
肿瘤占位效应或肿瘤造成脑积水引起颅内压升高,主要症状包括:
头痛:
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50%。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恶心、呕吐:
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恶心、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视力障碍:
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感觉障碍:
肿瘤累及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或传导感觉的神经纤维会出现一侧或双侧感觉减退或消失。
肢体无力:
若肿瘤累及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或传导运动的神经纤维会出现肢体的无力。
失语:
若肿瘤位于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语言中枢会造成部分或完全性的失语,表现为言语含糊、讲话费力等。
视野缺失:
若肿瘤位于视觉皮层(枕叶)或视觉传导纤维会造成视野缺损,表现为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
3.精神异常:
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4.癫痫发作:
可表现为失神发作、大发作、幻嗅等,约有15%的病例会出现。
5.意识障碍:
脑干转移瘤,或疾病终末期颅内压急剧升高,甚至出现脑疝会表现为意识障碍或昏迷。
患者还会出现原发肿瘤的症状,其表现根据原发肿瘤的部位而定,肺癌有肺的表现,乳腺癌有乳腺的表现,肾癌、黑色素瘤也有相应的表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肿瘤患者在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时候,往往会与放化疗,或是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相混淆,从而延误脑转移瘤的早期发现。
因此,癌症患者应该定期(3-6月)检查头部,以便早期发现脑转移瘤,尤其是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患者更应该警惕脑转移瘤。
而其中最有效的筛查手段即为头颅增强MRI,核磁检查能明确显示转移瘤的部位、大小、病灶数及并发的脑水肿、脑积水等颅内病变。
CT、PET、SPECT等手段可以作为核磁的辅助手段,提高脑转移瘤的诊断率。
脑转移瘤的治疗目的包括缓解症状和根治肿瘤两方面,前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后者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1、 对症治疗
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控制癫痫、类固醇激素减轻水肿、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
2、病因治疗
通常需要联合手术、放疗和药物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达到消灭或控制肿瘤生长,延缓复发的目的。
手术治疗:
①对于单发肿瘤,无论大小,只要手术可及均应当优先考虑手术切除。
②对于多发肿瘤,只要手术可以切除(非功能区、位置表浅、病灶相对集中)也可选择手术治疗。
③对于原发灶不明确、诊断不确定、需要病理或基因检测的怀疑转移瘤的颅内占位性病变,也应当选择手术治疗。
④对于肿瘤体积特别大,或是数目特别多而引起急性颅内高压的,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⑤囊性病灶或位于后颅窝的转移瘤也应当考虑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RS)和全脑照射(WBRT)。最新的指南对SRS和WBRT的应用有了很大的改变。既往推荐手术以后常规给予WBRT,而目前认为WBRT的效果有限而副作用比较大,不建议常规行WBRT。①建议术后对瘤床行SRS照射,其效果要优于单纯手术治疗,能够提高肿瘤清除率,降低复发率;②仅当SRS不能做的多发肿瘤才考虑WBRT;③对于仅有单个转移灶或转移灶数量小于4个的患者来说,也可选择立体定向放疗作为手术的替代方案。④多发肿瘤数目在5-10之间,累计体积小于15ml的也可以考虑行SRS。
立体定向放疗是最近十几年新发展应用的放疗手段,是用CT等设备对病人进行X、Y、Z轴的三维重建,从而精确定位肿瘤的位置。
之后再从各个方向将X线或放射线束聚焦到肿瘤,可以让病灶受到最大剂量的照射,由于靶区周围的剂量降低非常迅速,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的损害,降低副作用,提升疗效。
其效果类似锋利的手术刀对病灶进行锐利切割,而同时又最大程度保护周围正常器官不受射线影响。
因此对于病灶较少、较小的患者,立体定向放疗也是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药物治疗:
对于绝大多数脑转移瘤患者来讲,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是整个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药物的选择应当基于原发病的病理和分子检测结果。
最近肿瘤治疗相关的免疫制剂、靶向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脑转移瘤的患者来说,有条件应尽可能对转移灶也进行基因检测,以便能特异性选择免疫、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在药物选择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对脑转移瘤患者,需要进行严密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有无疾病进展。
通常需要每2-3个月行神经系统体检和头颅增强磁共振检查,若怀疑疾病进展,则应当随时进行检查。
在随访过程中,如果不能判断是肿瘤进展还是放射性坏死,则可考虑行MRS或PET检查予以明确。
对于在预后方面,不可否认,相比于没有发生脑转移的癌症患者来说,发生脑转移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
但这并不意味着脑转移瘤就是绝症,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各种新的免疫治疗、靶向药物的面世,为众多脑转移瘤患者带来了希望。
临床上积极配合治疗,最终长期良好生存的患者也大有人在,因此千万不能自己放弃自己。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就一定能跨过脑转移瘤这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