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胆脂瘤是什么?需要怎么治疗?
2020年12月01日 157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王女士从小就有中耳炎,平时也没有太在意。近日,她感到耳朵不舒服,不仅流脓,还伴有血丝,她赶紧到医院就诊。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耳朵里面有肉芽,需要做个耳朵的CT检查。CT检查结果显示,王女士患了中耳胆脂瘤。这可把她吓坏了——中耳胆脂瘤是什么?耳朵里也会长“肿瘤”吗?
在介绍中耳胆脂瘤之前,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的耳朵。耳朵是重要的听觉和平衡器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我们所看到的耳廓和耳道属于外耳;鼓膜及内部的一些结构,比如听骨链(可以把声音传导至内耳)等属于中耳;内耳包裹在坚硬的骨质里面。耳朵周围还有一些重要的结构,比如耳朵的上方是脑组织,耳朵周围有粗大的血管(乙状窦和颈内动脉),负责面部运动的神经——面神经也是耳内的重要结构。除了负责听觉,耳朵还是重要的平衡器官,因此,有些耳朵疾病会引起眩晕。
中耳胆脂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
中耳胆脂瘤不是真正的肿瘤,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在耳科疾病中并不少见,对患者耳内重要结构都具有破坏性。
所谓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导致上皮组织残留在中耳内,这些上皮组织慢慢增生、聚集,形成胆脂瘤,压迫、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发病较为隐匿,在出现急性炎症发作之前,有些儿童并不会诉说自己的不适,常常在诊断其他疾病时被偶尔发现。正因为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有这种隐匿发病的特点,所以被发现时可能病变已经非常广泛,或者已造成周围重要结构的破坏,为后续治疗带来很多不便,而且复发概率更大,预后也更差。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早期症状主要是听力下降,如果引起急性炎症,可能会出现耳痛、流脓、流血等症状,CT检查可以显示胆脂瘤侵犯的范围。
后天性中耳胆脂瘤大多由长期慢性中耳炎逐渐演变而来,往往是因为在中耳炎早期患者未足够重视、未有效治疗,部分患者中耳腔内由于不通气引起负压导致鼓膜松弛部内陷、或者上皮组织从鼓膜穿孔边缘移行进入中耳腔,病情逐渐发展就会出现胆脂瘤上皮,这些胆脂瘤上皮会积聚在中耳内,破坏中耳腔内的重要结构。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尽管中耳胆脂瘤并非真正的肿瘤,但却具有肿瘤组织的一些特性——不断增长,并对周围组织造成损害。因此,中耳胆脂瘤患者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如前文所说,中耳腔内有重要的传音结构——听骨链,由三块听骨(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声音由外界传入内耳,听骨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中耳胆脂瘤侵犯听骨链,可阻止声音传导进入内耳,导致听力损失。虽然内耳由坚硬的骨质包裹,但中耳胆脂瘤也可以破坏这些坚硬的骨质,侵犯到内耳,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性听力损失,严重者可发生耳聋。中耳胆脂瘤侵犯内耳,还可能引起迷路炎,患者可出现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不适。
面神经是负责面部运动的神经,它从中耳经过,中耳胆脂瘤可以破坏其表面的骨质,侵犯面神经,从而导致面瘫(表现为眼睛不能闭紧、口角歪斜等)。一旦出现面瘫,要及早清除胆脂瘤,这样面神经功能才有可能恢复。
中耳胆脂瘤如果侵犯破坏乙状窦和脑板骨质,会造成严重并发症,比乙状窦血栓、脑膜炎或者脑脓肿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后果严重。
手术治疗最有效
对典型的中耳胆脂瘤,往往耳镜检查就可以提供重要信息。但对不典型的病例,一般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手段,如耳部CT检查。CT检查可以显示中耳腔的细微结构,判断有没有胆脂瘤形成。若经CT检查发现胆脂瘤可能侵犯内耳或乙状窦、颅内等,还需进行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严重并发症,有助于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旦确诊中耳胆脂瘤,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可以彻底切除胆脂瘤及病变组织,重建中耳的传音结构。中耳胆脂瘤切除手术是非常精细的显微外科手术,全程在显微镜下完成,医生在清除病变的同时,会尽可能保留重要结构。如果听骨链被破坏,有时需要用人工听骨替代,进行听力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