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是怎么回事?您的体内有湿吗?专家解答来了
2022年08月19日 3643人阅读
正值夏日,我们就趁此天时,一起来认识下说到夏季就不得不提的“湿”。
什么是湿邪?
湿邪概括起来,就是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包括外湿和内湿,生活中也常常称为“湿”或“湿气”。
外湿
自然界中有六种自然现象:风、寒、暑、湿、燥、火。当它们正常有序、不导致疾病的时候,我们称它们为“六气”,是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环境条件;若变化过度,超出人体适应范围而对人体产生侵害,则成为致病因素,称为“六淫”或者“六邪”,湿邪就是其中之一。这指的是“外湿”,意为从外而来。
内湿
古代先贤在试图解释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相似相通。自然界有因水的变化运动而形成的雾露雨雪、江河湖海等,人体内也有津液代谢而形成的各种产物;自然界的水变化运动异常而致病成为湿邪,人体内也会因为津液代谢异常而产生湿邪,这就是“内湿”,意为从内而生。
您的体内有湿吗?
体内是否有湿,主要根据湿邪的特点判断,追溯疾病的病因、发病季节、疾病加重的季节等可以辅助判断。
湿邪致病具有以下特点和表现:
1.湿性重浊
“重”是指湿邪致病在症状上具有沉重的特点。
例如,湿邪阻滞在头部,就有头沉重的表现;在四肢,就会感觉四肢沉重、抬不起来;在全身,会有周身困重、发懒怠惰的表现;在腰部,就会感觉腰部发沉;在关节,就会出现关节疼痛、沉重。
“浊”是指湿邪致病时会导致人体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
例如,湿邪在皮肤肌表,可以出现皮疹、水疱、疮疡等流脓淌水,湿疹就是其中的典型表现;湿邪如果在靠上的位置,就会表现舌苔厚腻,头发、面部出油,眼屎多,出现口黏、脸上总是不干净的感觉;湿邪在靠下的位置,就容易出现小便浑浊、大便带脓血、女子白带增多等等。
2.湿性黏滞
湿邪致病有黏腻不爽的特点。
湿的形成离不开水,水可以增加物体黏性,比如泥点溅到身上很难擦干净,但是等它变干以后就容易去掉;再比如做面点的时候,加适当水才能将面粉揉搓成团。而人体内的湿邪也是如此,体内有湿的时候,会让人觉得皮肤总是黏腻不干爽,或者大便总是黏糊糊、粘马桶、冲不干净,排便不顺畅,小便滞涩等。
因为湿邪黏滞,所以在病程上还会表现出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
3.湿性趋下
湿邪致病容易出现身体下部的症状。
就像自然界的水都往下流、湿都聚集在低处一样,人体内的湿邪也更多地侵袭身体下部,容易出现一些像是小便浑浊、大便黏、带下多、下肢沉重的表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湿邪就只侵犯人体下部,其实湿邪的分布范围很广,外到肌表筋骨关节,内到脏腑,上至头面,下至腿足,湿邪都可以存在,只是临床上出现身体下部症状的更为常见。
4.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阴阳是中医里面一个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是指对两种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概括,将活泼、向上、向外的称为“阳”,将安静、向下、向内的称为“阴”,两者具有对立性,会相互克制。例如水为阴,火为阳。
而湿是从水变化来的,湿邪是阴邪,容易损伤人体阳气,人就会表现出怕冷、困倦乏力等。
湿邪既黏滞还重浊,和气比起来,流动性不强,当人体内有湿邪的时候,会阻塞气机的运行,出现胸闷、胃胀、腹胀、食欲差等表现。
湿邪是怎样形成的?
1.外湿的侵袭
气候环境
处于气候潮湿的地区,例如南方地势低、山林多,湿气重,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
居住环境
常年居住在地下室、江河低洼等潮湿地带,或漏雨漏水处,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
生活方式
淋雨涉水、湿衣裹身、南方清晨感受雾露者易感湿邪,脾胃虚弱而爱好游泳者也易感湿邪。
工作职业
常年水中作业者易受湿邪侵袭。
2.内湿的形成
在中医看来,人体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水液首先进入胃,由胃将其初步“加工”以后,在脾的作用下吸收、输送、布散水液精华。
如果脾胃功能受损,则水液代谢受到影响,就容易产生内湿。
先天因素
小儿先天不足者,脾胃功能多较弱。
饮食习惯
暴饮暴食、过食生冷和刺激性食物、进食不规律等易损伤脾胃。
常年饮酒
酒为湿热之邪,过度饮酒产生内湿。
久吹空调
夏季久吹空调闭塞汗孔,影响汗液的排泄。
不良情绪
急躁、生气、焦虑、思虑过度等不良情绪,都会影响脾胃功能从而生内湿。
缺乏锻炼
缺乏锻炼的人容易气血运行不畅,新陈代谢减慢,抑制脾胃的功能而生内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