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也会形成“疝气”!
2017年12月28日 1013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眼球也会形成“疝气”吗?患有高度近视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大的心病———斗鸡眼,竟然是因眼球内的疝气造成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毕燕龙主任医师表示,因高度近视多有眼部的病理变化,故将其等同于病理性近视眼或退行性近视眼。他建议,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在正规医院进行眼部检查,除经常注意视力变化外,还要注重眼部早期出现的任何其他异常现象,如闪光感、飞蚊症、视野缺损等现象。
十多年前,朱女士的双眼开始向鼻下方偏斜,极大影响了外表美观和正常生活。虽然2013 年她曾先后两次接受内斜矫正术,但术后好景不长,不到一年的功夫眼球便又从正位转成内斜位,朱女士对此苦恼不已。传统手术方法为何对她的斗鸡眼“束手无策”?为了找出答案,朱女士来到了同济医院眼科专家门诊,毕燕龙教授仔细询问了病情后,发现朱女士患有高度近视病已有40余年,度数高达2000度。
毕教授介绍,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大约为23-24mm,而朱女士的球径测量结果竟然达到30mm。在仔细分析眼部解剖后,毕教授大胆提出假设,眼球会不会像疝气的原理一样,由于球径过长无处容纳,便从结构较为疏松的外上方凸了出去,继而造成了传统手术难以矫正的内斜呢?头颅CT平扫验证了毕教授的推断,朱女士真的因为高度近视形成了眼部的“疝”。
根据朱女士的病情,毕燕龙教授马上对传统外斜矫正术进行调整、创新,虽然患者内斜病史太久,内直肌已严重僵化,上直肌和外直肌因为眼球疝的缘故被牵拉得十分脆弱,增加了手术难度,但在毕教授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手术几经波折终于顺利完成。
如今,朱女士的右眼已处在正位,眼球的外观和功能都基本恢复正常。朱女士除了每天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眼部肌肉训练,她正满怀希望的筹划着不久之后对左眼也进行斜视矫正术,从此告别困扰了她10多年的“斗鸡眼”。
毕教授特别指出,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并发症,由于眼结构异常、营养障碍可引起玻璃体、脉络膜及视网膜变性。而视网膜脱落也是高度近视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是其他人群的八倍或十倍。此外,因眼轴延长、巩膜伸长、生物力学异常作用可致黄斑变性萎缩及后葡萄肿,因视力低、调节辐辏功能失调也可导致弱视和斜视等。
毕教授建议,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除经常注意视力变化外,一旦出现闪光感、飞蚊症、视野缺损,视力进行性下降或突发下降,以及眼部酸胀,疼痛及夜盲等现象时,需引起警惕,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