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病例】脑炎后遗症不能独立走路该怎么治疗?

2022年09月14日 92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家住河北的7岁男孩,他在4岁以前都是正常的,但在4岁时发烧导致整个运动不好,表现为不能独走,手精细动作差,及癫痫病史(发作1次),到医院做脑电图检查有异常脑电波,服用药物左乙拉西坦控制癫痫发作,剂量两天一片,由于疫情防控不能到医院就诊,常崇旺教授通过远程视频会诊,初步制定治疗方案。

  常崇旺教授介绍:从孩子的病史及视频资料,属于典型的脑炎后遗症,主要表现出来的是大脑损伤以后引起的下肢肢体性瘫痪,建议通过FSPR手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改善下肢的走路姿势和运动功能,术后再配合下肢力量训练,让孩子实现独立行走的目的。

  提醒:FSPR适应于痉挛性脑瘫、偏瘫、痉挛性截瘫,以部分痉挛为主的患儿,肌张力在三级以上,痉挛严重影响到患儿正常生活。

  FSPR手术有哪些优势?

  FSPR手术通过对脊髓神经后跟的处理,全面调整患儿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且可以长期、稳定、彻底地解决患儿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

  FSPR手术部位

  首先FSPR手术在患儿的腰部进行。主要是对患儿脊柱后根神经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患儿肌张力痉挛消除的目的。FSPR手术的风险相当于做一个阑尾炎手术的风险。

  另外,FSPR术还有着其他手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其只是选择性阻断部分神经后根纤维,而不会影响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前根及运动功能。具体的手术部位可以根据患儿具体病情而定,在腰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下肢痉挛,在颈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上肢痉挛。

  1、FSPR手术在多导联电生理的监测作用下,应用术中连续记录肢体多块肌肉的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脊髓诱发电位使FSPR手术更具有科学客观的依据,避免了经验性手术,主观因素决定切除后根比例的失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的并发症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疗效,使肌张力得到全面的下降,并改善平衡功能。

  2、FSPR手术伤口小、恢复快、手术切口控制在3厘米以内,患儿容易恢复。

  3、FSPR术后效果明显。患儿各种明显的病症,如剪刀步、足内翻等引发的畸形病态得到显著的好转。

  FSPR手术治疗最佳时机:

  FSPR手术的最佳时机是在肢体痉挛稳定,同时未出现明显关节畸形的情况下实施,最佳年龄段是2.5周岁-6周岁,但并不是说大于6周岁的患儿不能做FSPR手术,只是治疗方案,根据每位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其原因在于:

  一、2.5周岁-6周岁患儿的肌肉、骨骼并没有真正变形,通过FSPR手术解除下肢痉挛,降低肌张力,让患儿放松下来,结合适当的康复训练,患儿的脚就正常了,让走路姿势接近正常。

  二、6周岁以上的患儿,随着生长发育,出现马蹄内翻、跟腱挛缩等问题,就需要FSPR+矫形手术来解决。

  FSPR术后的康复训练分为两期:

  第一期,术后15天,带腰带下床进行腿部肌肉力量的恢复,因为通过FSPR手术之后患儿的整个肌肉力量下降,会有种发软的感觉,这个时期可以做一些床边的康复动作恢复肌肉的力量,为后期的强化训练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期,术后三个月,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康复计划,主要在调整改善之前因为长期痉挛导致的走路姿势异常和步态异常,同时教会患儿正确的走路步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