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肿瘤病人:无需静养,“动如脱兔”

2022年04月08日 746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肿瘤患者身体很虚弱,就像林妹妹一样。病人也会因恐惧肿瘤,进而对运动产生抵触。于是,他们选择大门不出,用卧床静养打发日子。

然而,现在的研究显示,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还能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还能促进疾病的预后。

【肿瘤患者能做哪些运动?】

与健身房里的大块头们不同,肿瘤患者的运动,不是以增肌、减脂为目的,而是以运动的方式,改善身体和心理状态。在治疗或康复的过程中,可以要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量力而行,不可勉强。

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辅助以耐力力量训练,低强度中强度为宜。比如快走、慢跑、瑜伽、太极拳、健美操、游泳等,都是很好的有氧选择。

对于患有不同肿瘤的病人,运动项目的选择可以充分考虑到疾病与治疗影响,个性化地选择合适的运动。

  • 比如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可以加强胸部运动锻炼,通过运动改善呼吸功能;

  • 比如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要有意识加强上肢的活动;

  • 再比如脑血管病的患者,可以配合相应的局部运动和功能锻炼。

运动时间很重要

当天气和气温舒适时,大家都会想要出门活动筋骨。温度适宜的早晨或下午,是一天中运动的最佳时间。不宜在饱食或饥饿时运动,以免出现低血糖或肠胃不适。

每周的运动频率不需过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星期锻炼3-4天就可以,隔一天进行一次运动。如果身体素质较好,运动后没有明显感到疲劳,也可以坚持每天运动。开始时运动量不宜过大,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5-20分钟为宜。

根据病情和体力情况,可以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达到30-40分钟/次就好。注意,如果从前没有运动习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规律的锻炼方式。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变化,遇到不适的情况时,停止锻炼并及时咨询医生。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该及时停止锻炼:

①胸痛或胸部压迫感

②心悸加重或脉搏不规则

③血压过高

④腿部疼痛或抽筋

⑤呼吸突然急促,肌肉无力或疲倦

⑥突然出现恶心、视力模糊、头晕目眩

⑦短期内有呕吐或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⑧皮肤苍白或发绀

⑨发热、有瘀伤或肿胀

⑩外界环境高温或湿热

最后总结要点

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打消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增加心肺功能、提高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预后。开始时运动量不宜大,随着身体功能的改善,可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量。

如果感到疲劳或不适,及时休息,必要时就医。运动对肿瘤的康复有益,但也并非一日之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始终记住,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配合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