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2019年01月15日 636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概述】

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属中医之腰痛、痹证范畴。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心医院院区骨科曹斌

【病因】

一.  传统医学: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是: l.外伤;2.劳损;3.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二. 现代医学:

1. 内因:①. 椎间盘先天发育异常。②. 椎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2. 外因:①. 一次较重的外伤。②. 反复多次轻度外伤以及劳累等积累性损伤。③.寒冷刺激。

【病理变化】

l. 突出前期:髓核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纤维环反复损伤、变薄、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无放射性下肢痛。

2. 突出期: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

3. 突出晚期:①.突出物纤维化、钙化。②.椎间盘整个变性,纤维环皱缩,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③.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④.黄韧带肥厚为继发病变。⑤.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⑥.继发性椎管狭窄。

【分类】

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

1. 旁侧型突出  突出物位于间盘的后外侧,压迫神经根,引起放射性腿痛。①.根肩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肩部),将神经根向后内侧挤压,脊柱多向健侧弯,向患侧突。②.根腑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腋部),将神经根向后外侧挤压脊柱多向患侧弯,向健侧突。③.根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前后活动均受限,多无侧弯畸形。

2. 中央型突出  ①.正中央型:位于正中央,压迫两侧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障碍。②.偏中央型:偏于一侧,主要压迫一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轻,一侧较重。

【临床表现】

一. 症状与体征

1. 腰痛与放射性腿痛  特点:①.根性放射痛。②.疼痛与腹压有关。③.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

2. 跛行 患肢不能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

3. 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4. 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5. 神经功能损害。

①.运动: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②.感觉: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③.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 常用检查方法及体征

1. 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

2.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3. 屈颈试验

三. 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腰椎正侧位片

2. CT

3. MRI

【诊断】

参照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执行:

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

2. 常发生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 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

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曲度变直,病变椎间隙可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膨出)部位及突出(膨出)程度。

现代医学必须将症状、体征和影像资料结合一起考虑分析,确保三者一致。1. 侧别一致:绝大多数腰椎在影像上突出的侧别与症状和体征是一致的;2. 水平一致:CT示椎间盘突出的水平(间隙),受累神经与主诉区域和体征反映的病变神经是一致的;3. 程度一致:一般影像显示突出越大,临床表现体征越重,但不绝对,还受突出椎间盘和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影响。广元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张雄

【鉴别诊断】

1. 腰椎结核:下段腰椎结核病灶波及椎管或神经根,出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患者有乏力、低热等结核中毒症状,血沉加快,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及冷脓肿等。

2. 强直性脊柱炎:表现腰痛、腰背僵硬和腰部活动受限,X线检查可见骶髂关节间隙模糊、变窄和强直征象,脊柱周围韧带钙化,椎体呈竹节样改变,HLA-B27阳性。

3. 腰椎管内肿瘤:可有神经根、马尾综合征症状体征,少数出现单侧下肢症状,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MRI检查可确诊。

4. 椎体肿瘤:腰椎是转移瘤好发部位,中老年患者出现剧烈腰背疼痛需引起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均可发现椎体及附件发生溶骨性破坏,椎间隙常无变化。ECT显示核素异常浓聚,MRI可见低信号。

5. 骨质疏松症:可引起腰痛,发生病理性骨折者疼痛明显,其疼痛范围广泛,可涉及整个腰背部及双腿,严重者卧床不起。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可出现相应体征。X线、CT及骨密度检查可确诊。

6. 骶髂关节综合征:无明显放射痛,无肌力、感觉及反射改变,压痛点在骶髂关节,不在棘突旁。

7. 梨状肌综合征:臀部压痛、臀肌萎缩、梨状肌紧张、无棘突压痛。

8. 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弯腰痛缓、症状多、体征少。

【中医证候分类】

参照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执行:

1. 血瘀证:腰腿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 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 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 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疗】

一. 保守治疗

1. 适应症:

①. 初次发作,或病程短者。

②. 病程较长,但症状体征较轻者。

③. 经影像学检查突出物较小。

④. 不能施行或不同意手术者。

2、方法:

①. 卧硬板床休息

②. 针刀闭合松解治疗  按“广元市中医院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对棘上、棘间、横突间肌、神经根外口及卡压的皮神经出口进行针刀闭合松解,每周1次,一般不超过3次。

③. 神经阻滞治疗  

④. 在辩证使用通络腰腿痛胶囊等中药及中成药的基础上给予抗炎、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⑤. 辩证使用针灸、推拿、局部药物透入及牵引等治疗,以求进一步松解粘连。

⑥. 急性期后予以桥式运动及飞燕式功能锻炼。

二. 手术治疗

1. 至少三个月的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 有不完全性截瘫症状者。

3. 合并脊柱严重滑脱者。

4. 其他原因不能进行非手术治疗者,但必须影像学上证实有明确的突出物压迫神经根。

【护理注意事项】

1. 观察生命基本体征特别是下肢感觉;

2. 注意刀口周围渗血、水肿、防感染;

3. 卧床休息3—5天,下床需佩戴腰围;

4. 后期加强腰脊肌锻炼预防复发。

【疗效评定】、

1. 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感觉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 好转:原有症状减轻,肢体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无改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