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搭桥术打通脑供血脑梗患者致信感谢医院
2022年10月24日 719人阅读
“十一”长假过后,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学术副院长兼神经外科6A病区主任于耀宇及医护团队,收到了一封别样的感谢信。在这封A4纸手书的信件里,简单的文字之间,却接连用了五个“感谢”。没有华丽的语句,没有修饰的词藻,只是任由情感在纸张上宣泄。
突发脑梗后慕名而来
55岁的苏先生是家里的“顶梁柱”。今年8月8日,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他突然感觉右侧肢体不听使唤、瘫软乏力。讲话也明显“大舌头”,口齿不清,说不利索。
匆忙之下,家人把他送到当地医院就诊。查头颅MRI提示,左侧额顶叶梗塞灶、颅内多发性腔隙性梗塞灶,左侧大脑中动脉M2以远端较右侧纤细。随后,医院为他进行了对症的保守治疗,包括活血、降压、控制血糖等一系列措施。
一段时间下来,苏先生的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趋于平稳。经检查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医生建议苏先生尽快前往上级医院,作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在亲友的推荐下,苏先生慕名来到了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成功“搭桥” 顺利康复出院
在蓝十字刚入院时,苏先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右上肢无法抬起,右下肢无法站立,言语含糊,记忆力减退。神经外科6A病区于耀宇主任团队结合苏先生的病史和入院查体情况,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决定为他开展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由于耀宇主任亲自操作、实施。
▲ DSA检查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重度狭窄
经检查确认,苏先生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下干狭窄程度>70%,属于重度狭窄。于耀宇主任表示,对于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来说,传统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神经外科团队经过综合评估、讨论后一致认为,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重度狭窄诊断明确,由于该处病变位置较远、血管较细,介入治疗难度高、风险大,采取血管搭桥手术更为合理。通过手术,不仅可改善脑供血、缓解症状,一定程度上还能预防脑卒中的反复发生。
在排除手术禁忌,完善手术方案,明确告知手术风险,并征得家属同意后,神经外科6A病区医生团队为苏先生开展了左侧STA-MCA(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借助高倍显微镜,进行血管吻合,需要在直径1毫米左右的脑血管上进行缝合,缝合线比人的头发丝还细,肉眼下几乎不可见。这不仅对显微外科技术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医生的细致、耐心和体力都是一种挑战。
医生熟练地在苏先生的脑部探寻,谨慎而又细致,借助蔡司显微镜(双荧光),找到合适的受体血管并游离出来,再细密缝合薄如蝉翼的血管壁,完成“搭桥”。显微镜下可见,桥血管搏动良好,意味着手术取得了成功。
▲ 术后查CTP,左侧大脑灌注明显改善
术后,在6A病区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苏先生恢复情况良好。再经系统的肢体康复训练,不到半个月,右侧肢体的运动功能也基本恢复了正常。
苏先生和家属都对取得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对病区的优质服务更是高度认可,临出院时更专门为此写下感谢信。“回到老家后,也会大力宣传贵院。……也会推荐他们来贵院。”寥寥数语,勾勒出患者的朴实纯真,以及发自心底、喷薄而出的的感激之情。短暂的一段求医之旅,记下了17个可爱的名字,更在脑海中刻下了17张贴心的笑脸。
感谢信
感谢于耀宇主任,王向辉管床医生、值班医生。
感谢晶晶护士长团队以及各位护士,海霞、庆玲、健利、智敏、凤云、吕童、雅静、杨君。
感谢康复科鲁雨玚、曹培养、吕军富、吴佩凯、蒋会鹏、万晶晶。
万分感谢贵院帮我们看好了疾病。回到老家后,(我们)也会大力宣传贵院。我们是江苏泰州人,后期家乡有人生病也会推荐他们来贵院。
感谢6A所有的医护团队,关怀备至、白衣天使、无限爱心。
2022年10月10日
张女士
6AXX床 苏先生
这是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最高褒奖。诚然,口耳相传的好口碑是医院发展、前行的最大助力,是社会、大众对医院的赞许和认可。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也将一如既往地秉承“精医于民,德信为本,责任担当,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不断精进,以回馈社会,回馈患者。
小 贴 士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是放射线下对脑动脉进行显影的技术。
DSA通过数字化处理,可去除骨骼、肌肉、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影像,只留下单纯的血管影像。具有图像清晰、分辨率高、真实精确的特点,使许多高风险、高难度的介入手术能更有效、更顺利地开展。
作为目前临床上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动脉、椎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中等血管图像,还能显示脑内静脉和毛细血管的血流情况,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是检查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