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生教授:听神经瘤切除手术中的面、听神经保护
2020年07月16日 782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如何在切除听神经瘤时,既完整彻底切除肿瘤以避免复发,又能保护面神经甚至听神经功能;或是毋宁姑息性遗留极少部分瘤体以利保护面、听神经功能,几十年来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医师以及患者本人何其家属的难题。尽管随着微创神经外科的不断的高速的发展,更由于医生的理念和技术的逐步更新和娴熟,这一问题冲突较以往日趋和缓,迄今仍然是神经外科大夫尤其是年轻大夫经常面临的难以速断的问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听神经瘤是颅内桥小脑角区(CPA)常见的肿瘤,在中老年人较为常见。桥小脑角区有复杂的神经、血管、脑结构,上有:滑车神经,中有:上方的三叉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耳窝神经(听神经)复合体、前下方的外展神经,下有:舌咽、迷走、副神经;小脑前下动脉和后下动脉及其分支,以及小脑和脑干。听神经瘤,实际上是前庭神经鞘瘤,因紧邻听神经构成前庭耳蜗神经,故习惯上传统上沿袭称为听神经瘤。这就构成了瘤体切术中有可能保护面神经、听神经的解剖基础。
如何保护这些重要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是桥小脑角肿瘤手术,尤其是听神经瘤手术的难点和关键。目前国际上十分重视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问题,甚至还提倡对听神经保护的理念。此瘤起源于源于前庭神经血旺氏细胞鞘,缓慢增长,虽属良性,虽增长会逐渐压迫耳蜗神经,引起耳鸣,慢慢造成听力减退并终致听力丧失;瘤体较大的患者还伴发三叉神经受累,感觉面部麻木或疼痛,以及面神经受累,出现口角歪斜等症状。
除瘤体较小(2cm以下)可观察或行立体定向非手术治疗外,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实际上,由于全球医疗条件和技术现状的不均衡,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并不低,患者表现为手术侧眼睑闭合困难,眼结膜或/和角膜长期暴露,造成结膜炎、角膜炎、甚至角膜穿孔,患者需终生点眼药水,重者甚至还要缝合眼睑以保护眼球内结构和组织。除此之外,患者口角歪斜,吃饭漏食。凡此,日常起居和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减。
现代显微外科理念,娴熟的分离、显露和切除技术,以及神经电生理实时监测手段,为肿瘤全切、颅神经解剖保留,及其术后早期或是远期的功能再现提供了保障。
以下枚举贺教授近期二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前后情况:
例1:女,51岁,右耳鸣伴听力减退。诊断:右侧桥小脑角听神经瘤。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切除术,面神经解剖保留。
术前:图1、图2、图3 显示右桥小脑角听神经瘤
术后:图4为术后日复查头颅CT,显示肿瘤切除
图5为患者术后5日面部情况,显示右侧闭目良好,右侧鼻唇沟不浅
例2:女,30岁。右耳鸣、听力减退、头晕。诊断:右侧桥小脑角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
术前:图a、图b、图c,显示右桥小脑角听神经瘤
术后:图d,增强MRI显示肿瘤切除
术后1月患者面部情况:图e、图f,显示术后右鼻唇沟浅,右眼闭目不全
术后10月患者面部情况:图g、图h,显示术后右鼻唇沟状况显著恢复,右眼睑已可以闭合,表明术后远期(10个月)面神经功能已达满意水平。
总之,在神经电生理全程监测下,娴熟的显微镜下分离显露技术,使瘤体完整切除和面神经解剖保留成为可能,为术后,或是近远、期面神经康复带来福音,这对患者容貌保障和良好的融入社会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