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锷教授腰突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
2018年07月02日 92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活血通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王正
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王正 丁锷
腰突散是丁锷教授多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为了进一步验证腰突散的临床疗效,自2001年9月-2002年9月,我们采用本方系统观察治疗腰椎间盘突(膨)出症16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68例均为门诊病例,男98例,女70例。年龄21-71岁,其中25-50岁134例,平均38岁。病史最短12天,最长13年。
1.2症状体征本组16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与下肢放射痛。向左下肢放射者87例,右下肢者74例,双下肢者7例。小腿腓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异常者9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46例,拇趾背伸肌力减弱者41例。
1.3影像检查本组168例均行CT检查,按李凤春〔1〕分型法,隐匿型9例,中央型突出13例,侧突型136例,极外侧型10例。突出部位L4/5节段73例,L5/S1节段67例,两节段者28例。突出物为0.3-0.7cm大小不等。
2治疗方法
本组168例均服用腰突散,药用炒枳壳20g、蜈蚣10条、土鳖虫15g、全蝎10g、地龙20g、玄胡索10g、木香10g、水蛭15g、三棱10g、莪术10g、冰片5g,共碾细末装胶囊,每日服2次,体壮者每次服5g,体弱者每次服3g,伴有下肢麻木者加服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15日为1个疗程。症状严重者嘱其卧硬板床休息,症状缓解后应避免久站、久坐。
3治疗结果
本组均于治疗3个疗程后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结果治愈128例,好转37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6.2%,总有效率为98.2%,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组织退变,慢性劳损,受寒,外伤等原因使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硬膜囊等,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产生无菌性炎症,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等炎性致痛物质,刺激神经根所致。急性期后的炎症压迫常导致局部瘀血、缺血、缺氧及神经根的慢性损伤。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本病属“腰痛”、“腰腿痛”、“腰痛连膝”、“痹证”等范畴。主要是由于慢性劳损、外感、跌扑损伤、用力不当致局部气血瘀滞,经脉闭阻,阻滞不通,而发为本病。治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风湿,宣痹痛,通督脉为主。方中蜈蚣、全蝎均有镇痛作用,两药伍用,相得益彰,增强通络止痛之力,能调安中枢及周围神经。故用于神经性疼痛效果最佳而为首选。《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蜈蚣,
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蜈蚣具有镇痛抗炎作用,能明显降低肿胀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对组织胺、5-羟色胺等炎症介质引起的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地龙通络止痛利肢节,具有抗血栓抗凝作用,能明显抑制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3〕。土鳖虫,玄胡索等行气活血化瘀,消瘀散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类活血化瘀药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红细胞的凝聚性,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改善血管通透性及微循环,消除炎症,改善局部营养状况,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有利于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神经的恢复。枳壳行气之力甚强,有“冲墙倒壁”之功,推动诸药到达病所。木香除助枳壳行气外,尚能顾护胃气。全方以虫类药物为主,强调了虫类药物能深入筋骨络脉,攻剔痼结瘀痰,追拔沉混气血之邪,以使“血无凝着,气可宣通”。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强筋健骨,通痹止痛之功,使筋骨得养,瘀血祛除,经脉通畅,从而消除病痛。
5参考文献
1李凤春,赵庆安,周英杰,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及临床分型。中国骨伤2002;15(4):223
2高学敏,许古民,李钟文。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59
3李永吉,郭占忠,杨大中。地龙对家兔血栓形成的影响。中医药学报1998;(2):46
注:本文发表于《中医正骨》2003年11月第15卷第11期。中医要根据患者本人的舌象、脉象辩证论治,不可盲目内服上方,否则不良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