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中医治疗小脑萎缩,不能只是补虚!

2022年12月26日 67人阅读

和营卫、取阳明、调虚实。欲取阳明,先和营卫。
——行气阳明汤

中医讲,头为诸阳之汇。

人的头部啊,是阳气汇聚的地方,这个小脑萎缩,为什么长时间治疗不好呢?

就是因为浊阴啊,它盘踞在这个阳气的位置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这和过去讲的所谓“肝阳上亢”什么的,不是一回事。

他们用镇肝息风的办法,又治好了多少小脑萎缩患者呢?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将小脑萎缩患者的虚寒和实寒归纳为“阳虚”,而阴虚所致的虚热和外邪所致的实热均归为“阴虚”,这两点是有明确的诊断指标的。

经常能看到一些大夫在临床上,常以一个四逆汤通杀一切阳虚病人的情况。

这里头问题不小,如果遇到相火妄动的患者,四逆汤配伍不当,很容易产生或加重“上火”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产生思想上的顾虑。

为什么会这样呢?临床经验不足是一方面。

小脑萎缩患者体内寒气除掉后,你会发现左手尺脉仍然很细沉,这就是肾阴虚并无改善,所以还得想办法恢复肾阴。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褚尊贵大夫说:

“阴阳是要去平衡的,要是只重视激发阳气治病,不去管肾阴的问题,到时候患者阳气飞跃,会出问题的,患者常常头痛,越治越迷糊。”

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五脏六腑相互配合完成生命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医讲“升清降浊”,基本上就是在描述这个新陈代谢。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能量参与,也就是气的参与。

气不通,新陈代谢过程出现了障碍,身体就会出问题。

气机能升,肾肝脾心功能没问题。

气机能降,心脾肺命门功能没问题。

如果升降失序,气血营养无法正常供给到身体各个部位,毒素废物也无法代谢出去,疾病就出来了。而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不光是治疗小脑萎缩,其实很多疾病,要治好,首先也要让气机顺畅。

我们之前讲过一个小故事,说一位参与“行气阳明汤”治疗的小脑萎缩患者,家属拿到药方后去找了他们当地中医看方子,当地的中医看了后说里面都是健脾胃的药,不会有什么效果。

但事实证明,后来这位患者的确获得了奇效。

首先,这个问题里就包含了“行气阳明汤”治疗小脑萎缩等痿症的独特思路。

“行气阳明汤”独创“欲取阳明应先和营卫”,对于痿症的治疗,“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以顾护脾胃为重,以“行气”当先。

现在的很多中医,不会治疗表证,甚至不认识表证。遇到肝肾有问题的患者,有了表征也不知道先解表,满脑子都是肝郁、肾虚,看到虚,就是补。

不止一次讲过,希望吃补药达到治疗痿症的目的,那就是南辕北辙。长此以往,中医阵地只能越来越小。

临床中,小脑萎缩患者经常有胃脘胀满,饮食不化,大便不畅,但是用消食导滞药无效,这时,应考虑脾阳不足,补脾阳同时可以考虑肾中阳气。

另外,对于小脑萎缩患者,无论是哪里的大夫,都知道要补血。但是如果不知道气血循环之理,何谈补血。要明白,补血也有升降的不同。

头晕不见得就是气血到不了头面,反而可能是浊气上冲。

小脑萎缩患者肯定是虚,这是不用说的,一见到虚,就升阳补气血是幼稚的。

不要忘记降浊啊!

所以,“行气阳明汤”褚尊贵大夫说:

“通过调理气机升降,调理好小脑萎缩患者的吸收和排泄。患者吃得好了,睡得好了,大小便通畅了。再去补益也好,补气也好,就好办了。”

行气药在取得一定疗效后,就可以停掉了。如果疏导过剂,反而会耗元气。

因此,行气药不可过用,久用。

临床上行气得效后,就要做善后调理。以行气开始,补益善后,是“行气阳明汤”的法外之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