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性脊柱侧凸有哪些类型?该怎么办?

2020年09月29日 797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早发性脊柱侧凸指10岁之前由于先天性、综合征、神经肌肉源性、婴儿型特发性等导致患儿出现脊柱发育异常,约占所有儿科脊柱侧凸病例的10%

由于早发性脊柱侧凸只强调患者年级和出现脊柱畸形,导致其包含多种疾病。

早发性脊柱侧凸主要包括:

一、先天性椎体形成和分节不全等先天性脊柱侧凸;

二、肋骨融合、胸壁发育异常和先天性膈疝导致的结构性脊柱侧凸;

三、脑瘫和肌营养不良症等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脊柱侧凸;

四、肛门闭锁、椎体异常、气管食管瘘、心脏畸形、肾脏功能异常和肢体缺陷导致的侧凸;

五、神经纤维瘤病引起的脊柱侧凸;

六、特发性脊柱侧凸等病因不明的脊柱侧凸。

由于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患者年纪较小,不仅会对肺和胸廓发育造成影响(尤其是5岁前)还可能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因此,脊柱外科医生一般建议患儿在确诊后如果畸形没有明显进展可以暂时随访不做治疗;如果处于发展期,则应该及早开展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的治疗目的主要有四个:

一、控制脊柱畸形的进展;

二、尽可能大的扩大胸腔容积;

三、提升功能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四、尽量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

临床上,对于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主要有基于撑开的技术、生长诱导的技术和生长调整的技术。其中,基于撑开的技术是临床较多使用也是经典治疗技术。

目前,基于撑开的早发性脊柱侧凸治疗技术可以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单根生长棒技术、双根生长棒技术磁控生长棒技术和VEPTR以及基于撑开的混合技术。

必须要提醒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家长的是: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病情多样复杂目前还没有能对所有患者都行之有效的的方法,因此,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才是最佳选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