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高达95%的心脏性猝死,可能就在我们身边,该如何治疗?
2020年04月06日 827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为全身输送血液和营养物质,若心脏突然停跳,会发生什么?出现心跳骤停后如何治疗?如何预防?
4月5日,齐鲁医院的援鄂护师张静静突发心跳骤停,目前仍在抢救。据悉张静静于3月21日随山东第一批医疗队员返回济南,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其间三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于4月4日17时隔离期满,5日准备返家前突发心脏骤停。目前,医院已对张静静采取ECMO救治。
2月28日,广西援湖北护士梁小霞突发心脏骤停,晕倒在武汉协和西院缓冲间,被清洁人员发现。立即予心肺复苏,也使用了ECMO进行治疗,最终恢复了心跳,但仍处于昏迷状态,目前已回广西继续治疗。
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是指心跳突然停止,心脏射血停止,各个器官血液灌注中断,若不及时纠正,长时间缺血后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也叫心脏性猝死,通常由持续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心跳骤停多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
发病前通常没有征兆,即使有也是非特异性的,如胸部不适、心悸、呼吸急促和乏力等。发病后,患者在数秒后即因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意识丧失。
全世界每年约330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中国每年约55万人,平均每分钟就有1个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即使是在医学比较发达的今天,心脏性猝死的死亡率仍高达95%。
病因
心脏性猝死通常发生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最主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约占70%),其他可能的病因包括心力衰竭、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爆发性心肌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脑疝等。
45岁以下的心脏性猝死病例中有10%-12%无器质性心脏病。导致这类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因素包括隐匿性药物过量、神经系统疾病、感染、电解质紊乱、社会心理因素等。
心跳骤停的治疗
心肺复苏和使用除颤器除颤(AED)是心跳骤停抢救的两大法宝。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时间更是关键的关键,有“黄金4分钟”之说,患者出现心脏性猝死之后留下的抢救时间窗非常短,每超过1分钟,生存几率会下降10%,超过10分钟,患者生还率基本为0。心脏和大脑是对缺血最不耐受的器官,缺血4分钟后,即可能出现不可逆损伤。因此,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早晚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AED
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全称是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可以自动分析心跳骤停患者的心电图,并在需要除颤(电击)时给予电击,是非专业医疗人员也可以利用其来抢救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医疗仪器,通过电除颤可以快速有效的纠正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
AED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中国在2006年开始引入AED,北京上海两地约有2000台,但在中国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北京地铁曾发生多起心跳骤停案例,引发民众强烈呼吁在地铁等公共场所安装AED。
日本在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强制规定每日人流量超过1万的车站,必须配备AED。根据日本2018年的统计数据,使用了AED,患者的生存率能提升到53.5%,比仅仅呼叫急救车高出了6倍,也比只做心脏按压高出了3倍。
ECMO治疗
对于经有效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等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恢复正常循环的患者,需要使用ECMO进行心肺功能支持。ECMO在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来临床很少用的仪器,现在已经广为人知。两名援鄂抗疫护士均使用了ECMO进行治疗。期待她们能度过难关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很遗憾,目前尚没有明确证据证明何种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许多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也与心脏性猝死相关。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可以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这些干预措施保括:
l 控制胆固醇达标
l 控制高血压达标
l 控制血糖达标
l 定期锻炼
l 心脏健康饮食习惯
l 戒烟
l 适量饮酒
预防的关键还在平时,使用时要爱惜,心脏和汽车发动机一样,也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
李医生叨叨叨
心跳骤停往往没有前驱症状,就算有也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出现心跳骤停后最重要的是心肺复苏和AED,中国还需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培训和普及。对于一般人群,尚不明确有哪些有效的预防措施,但理论上减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减少猝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