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

2017年12月28日 1585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症状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表现多样, 以腰背部、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可同时存在腰部无力、僵硬感、活动受限或协调性下降,严重者可发生睡眠障碍。 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经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多可暂时缓解。体格检查常可发现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限性压痛点(扳机点),扳机点的数量与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病因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无特异性病理改变,可导致腰背痛的病因较多,机制比较复杂。其病因主要可分为机械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等。

 

检查

1 、病史采集 详细病史采集对于明确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病史采集内容包括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推测)、既往史、治疗史、对疼痛的态度、发病前从事工作以及患者提供的其他信息 (如单位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等)。 临床病史采集应特别关注是否存在与严重脊柱疾病密切相关的红色警示。


2 、体格检查 脊柱触诊和活动度试验的检查内容包括脊柱的对称性、脊柱的活动范围和角度、椎旁组织是否正常等。 该项检查的结果可用于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手法治疗并评估治疗效果, 但因缺乏精确度和可靠性, 不能仅依靠脊柱触诊结果来诊断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


3、 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评估的主要目标是对存在红色警示或神经根性疼痛的患者进行评估,并为拟进行外科治疗的患者确定术式提供依据。常用的影像学评估包括:X 线片、CT 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和骨密度检查。


诊断

1、腰背痛患者既往病史或复合症状中与危险程度较高的严重疾病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 发现红色警示后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潜在的严重疾病,例如感染、炎性风湿性疾病或肿瘤。


2、疼痛慢性化或进行性加重、功能障碍及工作能力丧失、迁延不愈的各类危险因素。 


3、结合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正常活动、预防残疾及维持工作能力。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康复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


1 药物治疗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肌松剂及麻醉类镇静剂等。 腰背痛症状较重的患者更适合使用肌松剂和镇痛镇静类药物, 而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较宜选择麻醉类镇静剂。


2 物理/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主要形式包括主动运动和有氧运动。物理治疗包括经皮神经电刺激 、干扰电疗法、超声波疗法、低强度激光疗法、短波透热疗法等。其他康复治疗如推拿、针灸等。有创治疗包括封闭注射、射频消融、脊柱融合术等。认知行为疗法是指通过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 去除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认知根源,结合行为训练和技能学习,达到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预后

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及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延误治疗或者患有肿瘤引起的腰背痛患者预后较差。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不良姿势、各种损伤、久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出现与本病的相关症状体征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