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光明行:“一带一路”上的光明使者

2019年09月14日 829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海航光明行:“一带一路”上的光明使者

朱思泉医生 


2003年,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发起推动防盲治盲的“光明行动”,海航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国内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治疗,帮助他们重见光明。


2004年7月,“海航光明行”(下称光明行)在青海省班玛县正式启动。此后,光明行足迹遍及青海班玛、囊谦,四川理塘,内蒙古兴安盟,新疆库尔勒币,湖北宜昌等地。


2010年,随着海航集团海外事业的开展,光明行也走进了非洲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等地,前后为1800多名患者提供了免费手术。迄今,海航集团累计为逾6500多名各民族和国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治疗,令他们重见光明。




中国“非洲光明行”活动是由海航集团联合中国民主促进会、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同仁医院、安徽省外经建设公司共同组织,20多名经验丰富的中国眼科专家和护理人员,携带最先进的设备,为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近1412名盲人免费施行复明手术。这是中国医疗队首次专门赴非洲,为非洲盲人提供免费复明医疗援助。


中国“非洲光明行”活动拓展了中国“视力2020”行动的范围和深度,把人类健康的全球目标作为责任担当起来,光明行在非洲大地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2011年津巴布韦




应非洲人民的强烈要求,2011年3月18日,光明行医疗队8名眼科医护人员,携带115箱医疗物资,历经23个小时长途飞行,再次来到位于非洲南部高原的津巴布韦,当地群众以隆重的礼节和热情的舞蹈,迎接着这支时隔4月重返奇通圭扎小镇的光明使团。


患者病情的复杂性比预料的还要严重,继发青光眼、伴发虹膜炎的复杂病情不胜枚举,没有几个是单纯的白内障。


今年48岁的帕拉斯达就是这样病情特殊的患者,一只眼睛因为功能完全丧失,已经彻底失去了复明的希望,另一只眼睛患有严重白内障,被当地医院宣告不治。


朱思泉决定挑战这个高难度的手术。患者的眼核过硬,朱思泉采用立体式连续环形撕囊技术,用撕囊针刃在前囊中央作弧形切开,接着用撕囊针尖挑着前囊缘以向内向外的旋转力量,在不同的焦点平面完成连续撕囊;


患者的散瞳效果不明显,朱思泉采用了独创的辅助钩,利用独创的对冲挤压碎核法、高真空囊上快速劈核技术,减少了对眼内组织的创伤,成功植入人工晶体;之后又利用后囊膜抛光技术,将注吸针头伸到人工晶体后彻底清除残留黏弹剂、晶状体皮质和上皮细胞……手术成功了!帕拉斯达喜极而泣:“如果不是中国医生,我的后半生只有与黑暗相伴了。”



在津巴布韦的6天时间里,光明行队员们克服了天气炎热、语言不通、病情复杂等多重困难,以精湛的医术、超负荷的工作,帮助514名非洲白内障患者摆脱了黑暗迎来了光明。


2011年莫桑比克




2011年9月20日,光明行医疗队从北京出发,经停孟加拉国达卡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机场,经过近2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抵达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


医疗队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此次手术所在地——马普托市中心医院,提前安置和调试相应的设备和仪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光明行医疗队将为当地3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整个手术过程像一道生产流水线,助手们提前将手术器材准备好,朱思泉来回于两个手术台之间进行操作,平均每三分钟就能完成一例手术,一天能够完成140例手术。马普托市中心医院的医生把这当成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他们围绕在手术台边,注视着操作过程,间或用英语咨询一些专业问题,手术室虽然狭小,但是充满了亲切友好的气氛。


9月26日上午,马普托市中心医院来了一位客人。当白内障患者们揭开了纱布时,他们看到站在面前的正是格布扎总统。有个80多岁的病人,失明了1 0年,揭开了手术纱布后,他看着总统和一队中国人,拉着他们的手说:我十年看不见了。只有总统的手还保持了原色,你们其他的手都变色了。大家哈哈大笑。


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患者和医生们以非洲人的方式,在病房里跳起了舞。一名化学老师,边跳边唱“我回去可以跟我的学生上课了,我能重回讲台了!”


现场成了欢庆的海洋,院子和大街上涌动着前来感谢的人群,人们吹着乌拉。总统拉着朱思泉的手,对着人群大声说:你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对我们多么友好,他们拿出了最好的仪器,派出最好的医生来帮助我们复明,这一切都是免费的,这是实实在在的援助!中莫友谊万岁!


文章来源:中国网

作者:赵娜

责任编辑:伦晓璇

图片来源:中国网

免责声明: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