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危急值标准(2017版)
2017年10月09日 969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临床危急值(也称警告值)是卫计委和总后卫生局要求医院严格执行的重点患者安全管理内容之一。心电危急值是指当心电检查出现时,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立刻报告临床医师,以便其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处理或治疗,否则将会因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当心电医师发现危急值时,应当在进行复核确认后,立即通过电话或口头向相关科室按照“谁报告,谁记录,谁通知”的原则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并将全部信息向报告方复读确认。内容包括:患者姓名、门诊号、科室,检查项目名称、结果、日期、复核结果,临床接收联系人姓名、人员类别、联系电话、复述情况、报告实践,报告人姓名等。
为加强临床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的准确报告和及时处置,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定。2017版是2012版经过5年临床论证,于2017年5月组织了全院十七名专家,周期性地评估危急值界限,根据危急值发生数及临床救治效果进行的修订版。2017年心电危急值修订版标准制定如下:
1 心电图
1.1 缺血性ST-T改变(常伴有心前区闷痛等症状)
1.1.1 ST段抬高:J点后60-80ms处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mV,右胸导联≥0.25mV,左胸导联≥0.10mV。
1.1.2 ST段压低:J点后60-80ms处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压低≥0.15mV。
1.2 恶性心律失常(常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
1.2.1 快速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140-200次/分,可见继发性ST-T改变,QRS波群形态不一。
1.2.2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140-200次/分,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主波的正负方向,每约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就会发生扭转,翻向对侧。
1.2.3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1.2.4 R on T室性早搏
QRS波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时限>0.12s,T波与QRS波群相反,其前无P波,提前出现的QRS波群落在前一波群的T波上。
1.2.5 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波:R-R间距多变,仔细辨认有时可找到f波和心室预激波,常合并快心室率,可达200-230次/分以上,QRS波群宽大畸形,常具有易变性、多形性、复杂性的特点。
1.3 心室长间歇
RR间期大于2.5s并伴有一过性黑朦、晕厥者。
1.4 高度怀疑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
与前份心电图对比,胸前导联T波倒置,出现SIQIIITIII现象,新发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心率加快,aVR导联R波增高等。
1.5 电解质紊乱
1.5.1 高血钾:P波消失,出现QRS波群前无P波的窦室传导,QRS波群明显宽顿,QT间期进一步延长。
1.5.2 低血钾:T波低平、浅倒置,出现巨大U波或TU融合。
2 动态血压监测
2.1 动态血压持续增高:收缩压持续性增高>200mmHg。
2.2 动态血压持续降低:收缩压持续性降低<80mmHg常伴晕厥或体位性低血压改变。
3 平板运动试验
3.1 缺血性ST段抬高:J点后60-80ms处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mV,右胸导联≥0.25mV,左胸导联≥0.10mV。
3.2 缺血性ST段压低:J点后60-80ms处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降≥0.20mV,持续>2min。
3.3 R on T室性早搏:QRS波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时限>0.12s,T波与QRS波群相反,其前无P波,提前出现的QRS波群落在前一波群的T波上。
3.4 快速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140-200次/分,可见继发性ST-T改变,QRS波群形态不一。
3.5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140-200次/分,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主波的正负方向,每约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就会发生扭转,翻向对侧。
3.6 心室颤动: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不规则,形态振幅不等的低小波(<0.2mV),频率达200-500次/分。
3.7 心室长间歇:R-R间歇>3.0s并伴有一过性黑曚、晕厥者。
3.8 心率急骤下降:运动中心率不升反而下降,运动后心率快速下降,患者常伴有晕厥、面色苍白、大汗、皮肤湿冷、乏力等症状。
3.9 平板运动试验运动过程中出现收缩压下降>10mmHg:运动中血压不升反而下降,收缩压下降>10mmHg,患者常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