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会导致患者出现哪些视力问题?
2020年07月16日 79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视力的丧失与肿瘤原发部位有关。发生于视神经管内的,视力减退和视野缺失往往是早期惟一的症状,只有少数患者伴有头痛,较长时间内不伴有眼球突出,早期常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沿视神经鞘发展,外形呈管状的脑膜瘤,因压迫视神经出现视力问题。
脑膜瘤会导致患者出现哪些视力问题?
1、眼球突出:这是由原发于蝶骨大翼骨膜的脑膜瘤造成的,眼球突出方向沿眼轴向前发展,常使眼球向内、向下移位。突出程度因人而异,临床患者区别很大,肿瘤起源于视神经管内视神经鞘,或沿鞘发展,眼球突出度较低,甚至颅内已有蔓延;肿瘤发生于眼眶内,多成块状增长,眼球突出较为明显,严重患者眼球可突出于睑裂之外。
2、眼球不可随意转动:脑膜瘤会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包括协同运动障碍和眼外肌瘫痪导致的眼球运动障碍。正常情况下,眼球向内转时瞳孔内缘可达上下小泪点相连的直线,向外转时角膜可达外毗角,向上、向下运动的有相应的运动范围,而脑膜瘤患者眼球运动则达不到相关范围。
3、视力严重下降:视力下降与脑膜瘤的原发部位有关。视神经管内的脑膜瘤早期的唯一症状便是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有少数患者伴有头痛现象,且常会被误诊为眼球后视神经炎;源于视神经鞘的脑膜瘤,外形呈管状,常会压迫视神经纤维,造成萎缩,早期常表现为视力减退症状。
4、眼底发生改变:脑膜瘤往往会造成眼部视盘水肿,未进行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由于脑膜瘤质地较硬,发生于视神经鞘的可妨碍视神经的移动而发生眼球运动障碍。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眼睑和结膜水肿。
所以,当出现眼部疾病时,如果在眼科去检查久治不愈,不能忽视脑膜瘤可能,最好能去神经外科检查,确诊是不是脑膜瘤在做乱。目前,临床上对于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目的是切除肿瘤,缓解颅内高压,保护视力。原则上手术尽可能做到肿瘤全切,并且切除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达到根治的效果。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在肿瘤尚未侵犯周围组织及重要的颅神经、视神经、血管等进行手术,是可以做到全切的,患者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颅内不同部位脑膜瘤呈现不同临床表现
很多人对脑膜瘤并不了解,觉得非常可怕。大脑凸面脑膜瘤病史一般较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精神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及视力、视野的改变,约60%患者半年后还可出现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癫痫,面及手抽搐等症状。
其实,不同部位的脑膜瘤通常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患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在经过初步判断后,应及时前往相关医院就诊治疗。那么,不同部位的脑膜瘤有哪些不同的临床表现。
矢状窦旁脑膜瘤:瘤体生长缓慢,一般患者出现症状时,瘤体多已很大,癫痫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为局部或大发作,精神障碍表现为痴呆,情感淡漠,患者出现性格改变,位于枕叶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出现视野障碍。
蝶骨嵴脑膜瘤:肿瘤起源为前床突,可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向眶内或眶上侵犯,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癫痫,精神症状、嗅觉障碍等。
嗅沟脑膜瘤:早期症状即有嗅觉逐渐丧失,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视力障碍,肿瘤影响额叶功能时可有兴奋、幻觉、妄想,迟钝,精神淡漠,少数患者可有癫痫。
桥小脑角脑膜瘤:此部位肿瘤以听神经瘤多见,占70-80%,脑膜瘤占6-8%,胆脂瘤4-5%,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感觉减退,三叉神经瘤,走路不稳,粗大水平震颤,患侧共济失调。
岩骨—斜坡脑膜瘤:常表现为头痛,但往往不被引起注意,Ⅲ-X颅神经受损症状明显。
脑室内脑膜瘤:因在脑室内生长,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已较大,常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同向性偏盲,对侧肢体偏瘫。
中颅窝脑膜瘤: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眼球活动障碍,眼睑下垂,复视,神力下降,同向性偏盲等。
小脑幕脑膜瘤:患侧粗大水平震颤及共济失调,视野障碍等。
海绵窦旁脑膜瘤: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改变,眼肌麻痹,三叉神经——二支分布区域疼痛。
枕骨大孔脑膜瘤:早期表现为颈部疼痛,手和上肢麻木,易被误诊。
眼眶及颅眶沟通膜瘤: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
可见,生活中,我们要留心观察自己身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时,首先要进行自我判断,并及时前往相关专科医院进行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