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你吃对了吗?

2022年07月26日 443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经常有病人询问,中药怎么吃?

有人会说:这也太简单了,张开嘴咬咬牙憋住气,一口气灌下去就可以了!真的如此简单吗?按照中医理论来讲,喝中药的讲究还真不少!我们以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第一方——桂枝汤为例,看看如何正确科学地吃中药。

桂枝汤组成:桂枝 (去皮) 三两 芍药 三两 甘草 (炙) 二两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用法: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之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用法”,对上段文字进行解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上五味,㕮咀三味”中“㕮咀”的本义是咀嚼,引申为将药物切成小块以便于煎煮。
(2)“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中的七升、三升和一升明确了加水量、煎药量和服用量,即加水7 L,煎取3 L,每次服用1 L,而且要“适寒温”,也就是药液的温度要恰当,不能太热或太凉。
(3)“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须臾”意为片刻,也就是喝完药以后,需要尽快喝一碗热稀粥,其目的在于增强药力。
(4)“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这句话是说:喝完药,再喝碗热稀粥,还需要“温覆令一时许”,也就是盖上被子捂捂汗,而且,捂汗不能太过,发汗的程度要像天下毛毛雨一般,不能像下大暴雨一样“如水流离”,如果发汗太过,很抱歉,病就好不了!
(5)“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如果病人吃了一副药,发汗恰到好处,桂枝汤证的临床表现如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等都消失了,如此甚好,剩余的中药也不用吃了。
(6)“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这句话是说:吃完药,没有“遍身漐漐微似有汗”怎么办?那就按照之前的方法继续喝药,但结果还是没有“遍身漐漐微似有汗”怎么办?那就缩短喝药的间隔时间,半日之内喝三次。
(7)“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怎么办?那就白天晚上都要喝药,而且要密切观察病人服药以后的临床表现。
(8)“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之二三剂”,吃完了一剂药,病证犹在怎么办?继续服用,如果不能“遍身漐漐微似有汗”怎么办?还是要坚持服药至二三剂。
(9)“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这一句话讲的是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生冷会损伤机体阳气,粘滑指的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五辛是指小蒜、大蒜、韭菜、芸苔、芫荽等具有香窜刺激性的食物,酒酪指的是用动物乳汁提炼加工的食物,而臭恶一般指的是具有特殊气味的食物,上述这些食物对达到“遍身漐漐微似有汗”的发汗程度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服用桂枝汤期间要禁止食用。

由此观之,对于需要通过发汗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而言,服药的方法和饮食禁忌至关重要。
归纳起来,服用中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服药方法:汤剂需要温服,寒证最好温服,热证最好凉服;对于呕吐患者而言,宜少量频服;丸药、散剂等剂型,一般用温开水吞服。
(2)服药时间:服药时间需要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比如滋补药宜在饭前服用;泻下药、止泻药大多数在空腹时服用;健胃消食药和对胃肠道刺激较大的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服用。
(3)服药频率:一剂中药,一般分两次服用,如果病情较重,可间隔四小时服药一次或者昼夜服药,使得药力持续发挥作用。

Tips: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服药的方法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胃以喜为补”,也就是肿瘤患者的饮食和中药的服用,要以患者喜欢吃、吃得下、能消化、能排出为重要参考依据。

今天就聊到这儿,恭祝安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