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胆囊息肉”该怎么办?

2020年04月20日 806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壁上突向胆囊腔内的一系列隆起性病变的统称。包括良性非肿瘤性病变、良性肿瘤性病变和恶性肿瘤。
良性非肿瘤病变主要包括包括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与纤维发育不良相关的胆囊胆固醇沉着、胆囊腺肌增生症等。这类疾病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绝大部分。
良性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胆囊黏膜增生性真性息肉(也有人把它归为非肿瘤性病变)、胆囊腺瘤、血管瘤、神经源性肿瘤等等。这一类病变相对比较少见。其中黏膜增生性真性息肉和胆囊腺瘤有发生恶变的可能,一般作为癌前病变处理。
恶性肿瘤主要是胆囊腺癌。胆囊腺癌是一种恶性较高的肿瘤,在所有的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是胆囊腺癌。
人群中胆囊息肉样病变非常常见,几乎都是在常规超声检查时无意中检出的。男性多于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在5.2%左右。
超声检查是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和唯一的影像学手段。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如CT或磁共振在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上远远不及超声检查。
当超声医师检查时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有以下特征时,这个病变极大可能是一个良性非肿瘤性病变:伴有彗星尾,伴有“快闪伪像”,伴有声影。这些病变一般情况下是胆囊胆固醇息肉,不用过度关注,一般连续观察两年没有明显变化就可以不用理它了。

多发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良性非肿瘤性病变,除非其中某个病变具有后述的可疑恶性的特征,一般情况下也是连续观察两年没有明显变化就可以不用理它们了。
最大径线小于1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也绝大部分是良性非肿瘤性病变。一般情况下也是连续观察两年没有明显变化就可以不用理它们了。
当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以下特征时,该病变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时必须密切关注。
1.       病变在一年内最大径线的增加超过一倍以上。
2.       病变最大径线径超过1cm。
3.       病变具有较宽的基底。
4.       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内部可见血流信号。
5.       同时伴有累及消化系统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等。
不过,即使出现上述几种情况的息肉样病变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是非肿瘤性病变,这些非肿瘤性病变还是无需干预。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增强超声)检查在鉴别上述病变是肿瘤性病变还是非肿瘤性病变方面具有重要帮助。在超声造影检查时,非肿瘤性病变没有增强,而肿瘤性病变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因此,胆囊息肉样病变伴有上述几条可疑特征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做超声造影检查。


现在,可以考虑治疗了。具有上述可疑恶性特征的肿瘤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必须选择择期手术切除胆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最佳选择。

几个有关问题:
药物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可能吗?
我们知道,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固醇性非肿瘤性病变,某些影响胆固醇代谢的药物可能会改变此类病变的进程。但,这些非肿瘤性病变本来就无需治疗,单纯因为胆囊息肉样病变而用药的话,并不明智。至于其他所谓消炎利胆的中药制剂都是毫无用处的。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以消失吗?
胆固醇性息肉可以消失。

胆囊息肉样病变要经常复查吗?
首次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若没有上述的可疑特征,连续观察两年没有变化一般就可以不用再复查了。观察的间期不用过密,一年一次足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