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EMR可安全有效切除无蒂腺瘤/息肉

2016年03月15日 245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Gut》杂志2月26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20~25 mm巨大锯齿状病变,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的复发率仅为腺瘤性侧向扩展型扁平无蒂病灶(LSL)的1/8,安全性相似。

       EMR是巨大(≥20 mm)侧向扩展型扁平无蒂病灶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分别有1%~4%和6%~11%的患者发生穿孔和EMR术后明显出血,而且即使EMR成功,仍有14%~32%的患者在首次随访时发现腺瘤复发或残余。目前认为,SSA/P是锯齿状癌(约占所有散发性结直肠癌的20%~30%)的前驱病变。有研究显示,SSA/P常常难以识别和完全切除。

       为了检验EMR治疗SSA/P的技术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复发率,澳大利亚悉尼Westmead医院胃肠与肝病科的Bourke医生等前瞻性收集了截至2014年8月的74个月内关于LSL≥20 mm患者的多中心数据。这些患者均接受采用标准化染色常规EMR,并在术后定期接受结肠镜监测。

       最终分析共纳入246例患者的323处SSA/P和1425例患者的1527处腺瘤。研究者发现,SSA/P的EMR技术成功率高于腺瘤[99.1%(320/323) vs. 94.5%(1443/1527);OR=6.6;P=0.001]。

       SSA/P组和腺瘤组分别有6.9%和16.7%的患者发生术中出血,多变量分析显示,腺瘤组织学、病灶大小和年龄与术中出血独立相关。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相似(5.7% vs. 6.3%)。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腺瘤相对于SSA/P的复发危险比(HR)为1.7(95%可信区间:0.9~3.0;P=0.097)。研究者还根据病灶大小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0~25 mm腺瘤的复发风险比SSA/P增加8倍,但是在较大病灶组别中各种类型病灶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者总结指出,在20~25 mm病灶中,SSA/P的EMR术后复发率远低于腺瘤性LSL,但这一优势在更大的病灶中消失。总体而言,EMR可以安全有效地切除SSA/P,效果与腺瘤性LSL相当。因此研究者强烈建议采用基于标准染色的EMR技术治疗SSA/P,并至少切除1~2 mm的病灶边缘正常组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