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应该如何自我管理?
2018年11月26日 8559人阅读
根据全球支气管哮喘(哮喘)防治创议(GINA)标准定义的哮喘控制水平,2017年最新报道的我国30个省市城区门诊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区哮喘患者的症状控制率只有28.5%,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哮喘的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控制,减少急性发作和减少肺功能的不可逆损害等风险。要达到哮喘控制的目标,提高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义和目标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哮喘患者长期控制水平不佳,除了受哮喘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缺乏规范化治疗的影响外,也与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和自我管理能力有限有关。若哮喘反复发作,病情会逐渐加重,预后较差。规范化哮喘自我管理对于哮喘的控制与防治急性发作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开展有效的自我管理具有三方面意义:(1)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患者气道炎症,改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个人经济负担;(2)减少所有急性事件的发生,包括急性加重、急诊就诊及住院等;(3)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规范化尤其适用于下列患者:症状和肺功能评分较大、曾因哮喘发作而急诊就医以及对疾病严重程度缺乏恰当的认知。哮喘长期管理的目标包括:(1)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20分],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2)最大程度减少哮喘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在基于控制水平的哮喘治疗和管理策略中,评估、调整治疗、监测治疗反应形成一个持续的循环过程。在选择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反应时,应兼顾哮喘控制的两个方面,即症状控制和减少未来风险,以达到哮喘的"整体控制"。经过适当的治疗和管理,绝大多数哮喘患者能够达到这一目标。
二、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相关的健康教育
1.患者应该了解哮喘的疾病特征和预后:
(1)哮喘的疾病特征:哮喘主要特征为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典型哮喘发作常因吸入(或接触)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异常及炎症反应所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2)哮喘的预后:哮喘的转归和预后因人而异。通过合理治疗与管理,可以控制哮喘症状,避免急性发作,部分可达到临床治愈。而不规范治疗或依从性差,哮喘则会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气道不可逆性损害和重塑,持续气流受限,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等,预后较差。
2.了解并避免接触哮喘的诱发因素:
很多变应原和触发因素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要知道哪些变应原或触发因素是引发自己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接触这些诱发因素。
3.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哮喘作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但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普遍偏低,成人患者不遵医嘱用药的发生率约50%,难治性哮喘患者的依从性更差。同时,哮喘患者依从性的高低与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依从性差是导致患者病死率增高、急性发作次数增多、住院次数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下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1)治疗干预: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决策药物/剂量的选择;如有可能应尽量选择长效制剂、使用单一吸入装置多种药物联合制剂;随时评估患者吸入装置的应用情况,查看患者药物使用的细节,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患者干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依从性的重要性,加强患者自我管理,制定书面治疗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患者教育和提供相应的信息(如药物、健康教育等)。
4.对患者定期随访:
医务人员应定期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和慢性持续患者进行随访,包括患者主动按医嘱定期门诊随访,或医生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及时的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哮喘患者依从性,可减少门诊就诊的次数,降低再住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