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不破,夹层还是破了(二)
2019年12月09日 904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撰稿 | 松下问伞
编辑 | 慧医视界编辑部
审稿 | 金麦子
总编 | 御医(防御的"御")
来源于: 青年卒中号
当青年遇上卒中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儿
说到一代人的青春——周杰伦大家都不陌生,不论是“双截棍”还是“青花瓷”都是风靡大街小巷。前段时间他发了新歌,一首“说好不哭”迅速攻占小编的朋友圈,前日10月17日晚,周杰伦又在上海演唱会上首唱新歌《说好不哭》,全场跟着大合唱,热度再次席卷全城。
上期御医带大家顺着周杰伦的不哭之旅了解了颅内动脉夹层(IDA)形成原因和影像表现,本期我们将继续动脉夹层的该破还破之路。
离开我以后要我好好过
怕打扰想自由的我
颅内动脉夹层确诊后该如何应对呢?
怎么才能“好好”度过呢?
根据2016年《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中国专家共识》推荐意见如下:
(1)对于破裂的IDA,Hunt-Hess分级I~IV级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尽早行血管内治疗;部分Hunt-Hess分级V级的患者,建议先给予生命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考虑血管内治疗。
(2)对于未破裂的IDA,评估一预测未破裂IDA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缺血症状的风险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一般原则是:无任何相关症状,且形态规则、体积较小的未破裂IDA,不推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有新发症状可随时行影像学复查,无症状者可每6个月定期行影像学复查;有缺血相关症状的患者,建议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对于反复缺血发作,或伴有神经系统(特别是脑干)压迫症状,或IDA影像学随访中出现体积增大或形态学变化,建议行血管内治疗。
(3)对于IDA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如果破裂侧比较易判断,推荐破裂侧采用血管内重建,对侧未破裂病变可以考虑一期重建性治疗或者分期重建性治疗。
血管内治疗方式包括闭塞性治疗和重建型治疗。闭塞性治疗是采用栓塞材料闭塞载瘤动脉;重建性治疗则是借助血管内支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同时利用栓塞材料和支架的血流导向作用促进动脉瘤腔内的血栓形成,达到栓塞动脉瘤并重建夹层病变血管的目的。
拼命解释着不是我的错是你要走
眼看着你难过挽留的话却没有说
说了这么多,颅内动脉夹层到底为什么会发生呢?
到底是“谁”的错?
事实上,颅内动脉夹层的易感因素有很多,比如高血压、口服避孕药、偏头痛、外伤史和近期感染等。
遗憾的是,颅内动脉夹层是无法预测的。现有研究表明,有高血压又偏瘦的人群患病率可能高些,有遗传性疾病,比如:ED综合征4型,马凡综合征,肌纤维发育不良的患者也存在高发。
为了预防颅内动脉夹层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激烈的运动,特别是迅速或者长时间的头部屈仰等动作。平时我们也要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尽可能地避免病毒等感染。
此外,热衷于按摩的小伙伴也要注意了,粗暴的颈部手法按摩也有可能导致颈动脉夹层。也许是时候让按摩师放过你的脖子了。
总之,危险不可预测,预防却可以从小事儿做起。
你什么都没有却还为我的梦加油
心疼过了多久还在找理由等我
御医什么都不需要,只想带着科普奔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