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医生眼中的“生老病死”

2022年12月04日 75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从事临床工作20年,在临床工作中目睹了许多病人的生离死别,有一二十岁得急性白血病不幸去世的,也有三四十岁本是家里顶梁柱却不得不定期来医院化疗的,还有七八十岁怕给家里增添负担放弃治疗的……感觉人的“生老病死”是这么的无常。笔者以一名普通医生的视角和耳睹目染“生老病死”感悟,希望能认清人生的“无常”,化解病患的焦虑。

世间的万事万物,皆遵循因缘法则而生灭,这世界因缘而生,世间万物无法恒常,自然界的沧海桑田,人类的生老病死,一切都在成住坏空中。人类短短几十年的寿命,不过是“生老病死”四个大字,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除了能体验自己的一生,我们很难看到别人一生的全貌。比如,我们可能能看到父母的亡,却看不到父母的生;我们能看到子女的生,却很少看到子女的亡;作为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在内外妇儿三十多个科室的工作接触中,虽然我看不到别人一生的全貌,但是我能看到不同阶段的人的生、老、病、死。

“生”指的是产科,记得产科一位老师说过:“产科是迎接新生命的科室,新生命就是新希望”。的确,产科是医院所有科室中唯一有欢声笑语的科室,因为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希望,对于世界来说多了一种新的可能。看到每一个新生命的呱呱落地,心中的那份激动难以言表。但是作为一医生,我要告诉你,其实每一个受精卵的诞生都意味着同时有上亿个精子失去受精的机会,因为正常情况下男性一次排精量为1-5毫升,每毫升里含有精子2000万-6000万个,而跑的最快的那个精子进入卵子后就不允许别的精子再进入卵子了。即使成功受精,十月怀胎也是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怀孕早期强烈的妊娠反应目前认为是为了减少母亲摄入对胎儿成长不利的有害物质,因为妊娠前三个月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旦接触到某些物质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严重的流产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纪初震惊全球的“反应停”药害事件,造成了近万名短肢畸形“海豹儿”降生。终于顺利出生了,但也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很多缺陷都是科学家逐渐意识到的。比如,镰刀细胞性贫血、苯丙酮尿症、21三体等,还有很多稀奇少见的疾病还没有认识到。“生”虽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同时还有很多没有受精的精子、没有出生的胎儿的“死”我们没机会看到。你以为生下来就万事大吉了吗?即使你健健康康地活到成人,依然还有“老”、“病”、“死”在等着你。

“老”指的是老年病科,住在老年病科的病人或多或少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肿瘤等老年病,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病,但一时半会不会危及生命,距离最后的死亡还有一段路程。“生”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懵懂无知,由于不同“成长”经历,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老”,有的人顺其自然安享天年;有的人觉得老了就没用了,有的人还想“向天再借五百年”;有的人想发挥余热给世界留下些什么;有的人拼命想活“万岁”“千岁”,据统计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过40岁,远不如当今普通老百姓平均70余岁的寿命,这都得感谢现代医学的进步。“生”的时候我们看起来都一样,却有无限种成长的可能,“老”的时候有了区别,但死亡的结局都一样,区别只是在“老”和“死”之间得了什么“病”。

“病”在医院的科室就多了,人这一生不管大病小病,没有得过病的几乎没有,有些人会说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打过针吃过药,但是肯定也得过病,只是有些疾病不自知罢了。根据2006年卫生部的统计,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中国的携带率为7.8%,据此估算大约有9300万人,肯定没有那么多人到医院就诊,只是因为大部分乙肝携带者是隐性感染罢了。至于说到疾病的种类,那真是罄竹难书,借用鲁迅的话说:“世上本没有病,得的人多了就有了病”。就像2003年之前我们不知道有SARS一样,2020年之前我们不知道有新冠病毒一样,疾病的种类随着人类认识地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多。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寿命的逐渐延长,疾病的分布也从传染性疾病为主到现在的心脑血管病、肿瘤性疾病为主。目前,医院各临床科室主要还是以发病部位的不同来区分。比如,心脏的疾病有心内科、心外科;气管、肺的疾病有呼吸内科、胸外科;肝胆胃肠的疾病有消化内科、普外科……有句老话说的好“河里没鱼市上看”,同样我们在大街上感觉看不到几个病人,但是到大医院一看,都住得满满的,甚至有些科室还加床。有时候也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病呢?旧的疾病消失了,又会源源不断出现新的疾病。看过一本叫“达尔文医学”的书,里面提到很多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演化和环境的变化不协调所致。

有生就有死,当我们生下来之后,就在一步步走向死亡,这样说似乎显得太悲观了,但这就是事实。我是血液科的一名医生,工作十余年亲眼看到了几十名病人的病逝,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最不忍心看到的就是几岁十几岁得了白血病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还没有正式展开,就要承受骨穿、腰穿、化疗地痛苦,随时面临夭折的可能;有的孩子刚出生几个月就查出白血病,年轻母亲多么想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啊,却不得不面临随时和自己骨肉生离死别的痛苦。面对这些病人,我常常在想,我能够健健康康地活到四十不惑的年龄,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拥有这些就足以让我感谢上天的恩赐,什么是非恩怨名利情仇,在生命和健康面前都不值得一提。我们都会死去,但是只要你的家族有后代,你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基因就会一直流传下去,这是不是另一种“生”呢?

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上,就开始在排队走进火葬场,医生的作用就是防止有人“插队”,时不时的把人从队伍里拎出来往后面排,当然,有的实在拎不动也只能随他去了!毕竟,医生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他能阻挡“队伍”往前走吗?既不能阻挡队伍往前走,也没有办法让任何人停下来不走。国外一个医生的墓志铭非常出名:有时,去治愈;时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其实,许多种疾病目前是治不好的,大部分疾病地恢复需要依靠机体的自身免疫力功能,机体自身的免疫作用之强大,通过艾滋病这个疾病就一目了然。艾滋病本身不直接破坏你的机体,但是它破坏了患者的免疫力,导致机体对自然界中的病原体毫无招架之力,它的全称就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至今无法治愈。很多人患了重病后,明知道无希望还要拼命去治疗,什么方法都用上。而有种理智的做法是,明知道治疗无希望,不是拼命延长没有质量的生命,而是提高最后一段生命的生活质量,更希望死在家中,死在亲人的怀抱中。

也许,我们也应该这样理解疾病和死亡,我们只是基因复制基因的载体,疾病只是因为我们这个载体和这个世界暂时的不适应,肉体终会死去,而我们的基因会永远流传下去……

 

参考书目:

《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首次出版于1976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