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格非:寻找中医失落的传承

2018年07月17日 887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晔问仁医2016-04-18 13:22

医生简介

高格非,中医执业医师。 2008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现江西中医药大学),获得中医学学士学位。医学得自父亲启蒙并跟诊多位名师,擅长中医内科全科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

采访 唐晔 编辑 刘彦杰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

采访笔记

“到处寻活的那段日子,路过那些三甲中医医院,我会控制不住脚步,走进去,坐在候诊室的长凳上,看那些白大褂进进出出,忙忙碌碌,我羡慕他们,我在心里一遍一遍的问自己,假如我能做医生,那该多美好,这可是我一辈子追求和向往的生活.这一坐,就是大半天。”

中医执业医师高格非,八零后,擅中医内科,疑难杂症。他自己的签名是:擅治感冒。“伤寒第一症,真正能治感冒的,便是好医生了。”

现在每个月,他的门诊量是1000多人,“在医院里时,是2000号。都是口碑,人传人,人荐人。复诊率80%左右。”

他没有更多爱好,除了中医,他在其他方面的技能相当有限,“我是为中医而生,我站在伟大先人的肩上,就要对得起那些前辈,寻找失落的传承,让它们泽被后世。”

从内心,他抵触披着文化,哲学,玄学外衣的所谓中医,“中医就是治病,疗效为王,嘴上能忽悠的,未必是好中医。我只管看病,说得再好,不如把病看好。”

至今,他对在上海那段漂泊无定的两年,记忆犹新,做过厨子,做过工厂讲师,甚至混迹过足浴店,他说,他是个目标感极强的人,尽管诸般磨难,也不改初心。“那是秦琼卖马,杨志卖刀,对一个中医人来说,一身武艺无处施展,是痛苦迷茫的,好在,有黄煌经方沙龙,寒夜里很温暖,老师和同道的扶持,帮我撑下来了。”

他终于还是破茧而出,一旦利剑出鞘,就不再收回,从社区医院到自立门户,他完成了一个中医人的浴火重生。

“经方,成方,我之最爱,我的案头总是《伤寒杂病论》《脾胃论》《温病条辨》,我的脑子里,总有几百个方子,中医不仅要创新,更要继承,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临床实证,继承好了,用会了,用巧了,有必要自拟方吗?”

我想,午夜梦回时,他一定会孤独于生于这个时代,“格君心之非,这是一种抱负,医生也一样,涤荡身体之不合。如果可以穿越,我想去做张仲景的书童,去跟张仲景抄方,看看他是如何观察这么仔细,如何创造出这些名方,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永恒。”

高格非:寻找中医失落的传承

为中医而生

高格非是一名年轻的中医,年轻得令人惊异:他是八零后,2008年才从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可是他眉宇之间,分明是不输于任何同行的成熟与自信。经他之手治愈的病人一传十,十传百,名声在外,找他看病的总是人络绎不绝。

在很多人眼里,他的经历很传奇,在短短的七年里,就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位颇具人气,同行中评价较高的中医内科专家。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高格非的老家在江西,父亲是当地农村的中医。其名“格非”,取《孟子》中“格君心之非”之意,显示了老父亲远大的抱负。虽然在政治上受到打压,可是在儿子的眼中,父亲始终是一位好医生。高格非也是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医心向往之。

可是,少年时代的他,并没有在中医方面得到特别的指导,只是单单读熟了药性赋、汤头歌诀,后来更因困辍学,他就只能在家里读书备考,高考时,如愿被江西中医学院录取了。

之所以要来这所大学,不仅仅是因为离家近,更因为高格非为自己立下的宣言:“我就是为中医而生的。”他决心先潜心跟随一些江西名医学习,做一名纯正的中医。

大学时光,高格非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中医的机会,每每放弃了西医课程,逃去跟随中医老师抄方。龚子夫、陈瑞春、刘英锋,毕业之后又返回母校去跟诊伍炳彩、姚椿龄,刘英锋这些老先生的身后,总有一个瘦弱的身影。高格非并没有把老先生们的方子用笔记记下来,而是当场探究每一个药方的用意,揣摩老师的思路。

其中刘英锋老师,高格非第一次去抄方时,站在最后面,一站就是半天;第二次再去,刘老师看了看他,让自己的研究生把身边的座位让给了他。这个细节,一直被高格非记在心里。

“老师知道这个学生,是来学东西的,让你坐在身边,是因为他也希望中医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中医的坚韧

高格非的父亲曾经对他说,人一定要有一技之长,他不羡慕帝王将相,羡慕的是青浦的何氏医学,能够历经800多年,传承二十多代而不断绝。这期间,历代有多少帝王将相化作了一抔黄土?但是医术一直代代相传,历久弥新。这才是中医的坚韧。

高格非在大学期间,和中医无关的东西一概置之不理,一心只读《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西医科目全部蒙混过关。他觉得自己并不够聪明,如果中西医并行的话,很难同时去接受两种不同的理论。为了实现成为一名纯正的中医人的理想,他选择了完全放弃西医。甚至连之前下象棋,写书法的爱好,都丢弃了。

他始终有自己的目标:四十岁以前,尽读医书,博采众长,四十岁以后,就只看《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脾胃论》了。

跟龚子夫老师抄方的时候,老师问高格非,对自己的未来怎么规划?他回答说,不想在大医院里面工作,也不想去考各种各样的职称,浪费时间做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职称皆为身外浮云,作为医生,只要看病有疗效足矣。

后来,陈瑞春老师对他说:“中医是个金饭碗,我们干中医的人,不可能捧着金饭碗去讨饭吃,只要你看得好病,不会没有饭吃的。”

这句话被高格非引为圭臬,后来他放弃了学校安排的西医化的实习,到上海寻找工作不断碰壁时,正是这个信念支撑着他一直走下去。陈老对他说,你在上海,看感冒就能出名,因为现在很多人都看不好感冒。所以,高格非的简历上就明确写了“能治感冒”。

有一种说法叫“先就业后择业”,不过高格非并不同意。“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我就做中医。我学了这么多,不会没有用武之地的。有人问我,我为什么能够坚持?我说为了一个目标,不能急于求成,要做中医,至少要坐三到五年的冷板凳。”

虽然没有等上三五年,但是高格非的求职之路,的确充满了坎坷。

千磨万击还坚劲

大学毕业后,高格非到浙江的一家中医院实习,但是被分到外科,想要跟随老中医抄方而不可得,索性半途而废,跟女朋友一起来到了上海,开始了他的“漂泊”。

初出茅庐的高格非,未曾想到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遍寻虹口和宝山两区所有大小门诊,却都因没有一纸证书而被拒绝。无奈之下他做过很多其他的工作:做药膳、做讲师,甚至到足浴店做产品设计。他想想都觉得荒唐:一个为中医而生的人,怎么能苟且委身于厨下、足浴店呢?

有时候到了周末,他会按耐不住渴望,跑到大医院去 ,坐在候诊区,看着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来来往往,忙忙碌碌。那是他向往的生活,他仿佛从中看到了未来的自己的影子。

那段苦闷的日子里,他唯一的安慰是一个论坛:黄煌经方沙龙。在那里面,黄煌老师不遗余力,提携后学,高格非在其中结交了很多朋友。每个完成日常工作结束后的晚上,他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沙龙里。就这样两年过去,虽然工作并不顺利,可是通过黄煌经方沙龙,高格非不断地与海内外同道交流,医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后来在无奈之下,高格非还是做出了一项妥协:他回乡考取了执业医师证,之后终于谋到了江南造船集团职工医院的一个门诊点工作。“我就是一匹千里马,别人发现不了,我需要自己去跑给他们看。”

门诊部虽然很偏僻又很小,但是高格非只需要一个起点。甚至第一天上班有人就讲,“我们这里来了个童工哎,还是看中医的!”。他也不以为意。门诊部的另一位针灸医生对他帮助很大,有时把病人介绍给他。渐渐地,他的病人多起来了。三个月以后,病人量就超过了干了一辈子的老医生。

九个月之后,高格非辞职而去,到了江浦社区医院工作。他虽然被安排在偏僻的分院,但是两三个月之后,甚至医院本部的医生护士,都会趁着午休时间去找他看病了,那之后的一年,他的月诊量已经达到了2000人。

自由执业之路

医生的自由执业道路,在国内尚属探索阶段,但无疑是最适合中医的。在古代,中医一个人就是一家医院。高格非说,他未来要走的,正是自由执业的道路。所以他一直是“两条腿走路”,在体制内,不去计较待遇,积累众多的病人资源,同时,也在君和堂等机构的门诊坐堂。

他在江浦社区医院工作两年多,就辞职了。当时院长挽留他,两个人促膝长谈四个多小时,院长受到他的感染,反而在不久后也辞去了职位,开始尝试自由执业。

高格非最初以看妇科成名,后来治疗的病种渐杂,各种各样的常见病都治,疑难杂症也见了不少。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他也特别看重失败。他觉得,自己没有看好的毛病,就是自己的短板,不能回避。

“医生看不好的病实在太多了。每当你沾沾自喜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看不好的病扇你一个耳光。所以,我们做医生容不得沾沾自喜,每天都是如履薄冰。”

高格非理解的中医,就是一名“治病匠”,中医首先要有匠人的认真和耐心。现在的很多所谓“神医”,看病时会说,“这个病包好,二十万。”怎么可能不是骗子呢?中医首先要看病有疗效,否则讲得天花乱坠没有人会相信。老老实实看病,老老实实做人,这才是中医的本分。

高格非说,虽然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医注定不会像古代一样了,但是如果中医最后被经济利益打败,那是非常可悲的。“我主张中医的发展在民间,如果民间中医诊所遍地开花,那么,中医的春天就来了。”

高格非:寻找中医失落的传承

口述实录

唐晔:为什么你的病人会那么多呢?

高格非:疗效是很重要的,复诊率是疗效的体现,我要求我的复诊率要达到70~80%。病人好了,就会介绍别的病人,久而久之,病人就越来越多了。另外,要站到病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急病人之所急,他们才会信任你。

唐晔:讲一讲你治过的一些典型病例吧。

高格非:曾经看过一个腰痛的老太太,第一次是由她孙女推着轮椅过来的,吃了我的药,三天以后,她就自己走来找我看病了。西医看这种病,首先要拍片子、做检查,我靠的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

还有一个得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5岁小女孩,高烧到42℃,送到某三甲医院治疗,需要隔离,但是父母舍不得,就找到了我,我下了班就赶到医院去看他的病。谨慎辨证,第一天先用了葛根芩连汤,后来用了苍术白虎汤。三天之后,就控制住了病情。当时我也没有经验,但是小女孩的父母信任我,我就一天一开药。我自信我学的东西有用,也相信自己学得足够好,所以敢大胆用药,当时生石膏用到了150克。其实我总体用药偏轻,小孩几岁就用几克,但是该重用时,也绝不含糊。

还有一个老太太被女儿骗来找我看的,第一次见我就说,我楼上的那个人就是被中医看死的,这位老太太是冠心病、我给她用的是十味温胆汤,一诊之后就转变成中医铁杆支持者,她以前每年住院4、5次,四五年来一直断断续续在我这看诊,基本上不用住院了。

唐晔:不懂西医,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高格非:西医我没有认真学过,但是用纯中医的方法,既然能治好那么多人,就绝不是运气。当然,如果你对西医很了解,结合起来可能会更好。但是我至今不能同时接受两种理论,不懂西医有没有影响?可能有的,但是我的理解是,我要把我的所长发挥到极致。

每个病人都无法复制,医生是一个很残酷的职业,不可能天天成功。所以我在微博、微信上都要求病人不断给我反馈,我说,我治不好的毛病,在其他的医生那边治好了,你可以把他的方子提供给我,我是非常乐意接受的。而且我有奖励,下次本人或亲属来找我看病,我会免诊费的。

唐晔:在你的眼里,经方和时方各有什么特点?

高格非:经方是几千年来人类和疾病做斗争总结的经验,就这么几味药,有效,这都是通过无数的人体实验得来的。经方里的有效组合已经在那里,不用再去改变它了。有人讲经方不行,成方不行,其实不是方子不行,也不是药不行,是你不会用。时方是后来人对经方的发展和补充,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光辉的时候。

中医是不可复制的,高水平的中医不可能去大规模地培养。方剂就是中医的武器,作为中医,你的脑子里面的方子要足,要熟。我不喜欢自拟方。

唐晔:有人说,“中医都是有意的骗子”,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高格非:中医一定要有疗效,你讲中医是文化也好,哲学也好,必须落实到实实在在地看病上。哪有骗子能够骗千年的呢。如果说中医能骗几千年,那这也正是中医的魅力,中医的魅力无关于学历,无关于职称,而在于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才是中医的生命力,也是中医的试金石,更是中医能”骗”几千年的根本。这个社会缺少信任,有一个病人,五年间去全国各地的各大医院看过病,没有效果。后来第三次到我这里来时,他跟我道歉说:“高医生,我第一次来时真的是不相信你,第二次也不太相信,但是我实在没有办法,别人都看不好,我只有选择试试看。没想到现在就有很好的效果了,真的很感谢您!”所以,并不是病人不相信你,药就没有疗效,而是只要对症就有效果。

唐晔:你未来想要做些什么呢?

高格非:黄煌老师说,“学医要有眼光”。中医不是要创新,而是要继承。前人走过的路成功了,你为什么不成功?我是站在前人的肩上,不能成为巨人,也能看到美好的风景。我为中医而生,首先要去寻找中医失落的传承。

我的理想就是,像一个小工匠一样,把中医的大厦,一砖一瓦自己垒起来。我至今记得祖母临终前对我说:格非,好好学医,一辈子做个好大夫。祖母是一个看见牛被牵去宰杀,都会掉眼泪的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