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血压正常高值,要紧吗?
2018年12月15日 1557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临床实例
最近小张到肖医生门诊来就诊,28岁,是一家外企的员工,工作忙得不行,压力也非常大,还经常出差和熬夜。他说自己最近公司体检发现血压正常高值,非常担心以后会发展为高血压,赶紧来看病。
我给他分别量了左、右手血压,发现均为收缩压(SBP)130mmHg,舒张压(DBP)85mmHg。给他查了尿常规是正常的,又给他查了更敏感的尿微量蛋白全套,也都正常。
我又进一步查看了小张的体检报告,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肾脏B超都是正常的。问起小张生活习惯,他没有特别的用药史,说最近年底,工作压力特别大,经常出差,睡眠也不好,从来没有十二点前能入睡,最近锻炼也没时间,体重比以前长了4斤,饮食也不规律,大多需要在外面吃。于是,我请小张:①改善入睡时间,晚上10点半必须要停下手头的工作准备休息,早上早起一个小时;②低盐饮食,若是在外面吃饭可以清水涮一下口味重的菜;③抽出时间去健身运动,减轻体重到BMI正常范围。④ 自己在家里监测血压。
小张非常焦虑地问我,肖医生,我该怎么办,以后会得高血压吗?
临床上,像小张这样,工作压力大,经常需要熬夜,没有时间运动,发现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不在少数,很多人没有任何不适,也觉得并没有达到高血压程度,就不引起重视,也不定期随访。那么,如果体检发现血压正常高值了,该怎么办呢?
在我国新颁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提出对于高血压要进行“诊断性评估”,包括:
① 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②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③ 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④ 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所以对于正常血压高值也是一样,按照这个原则四步走
一、首先,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先明确是不是血压正常高值
血压增高其实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表现,是对自身处于不良运转状态的一个提醒,因此,不要一次测量血压增高就给扣上血压异常的帽子,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具体诊断。
目前我国采用
正常血压(SBP<120 mmHg 和DBP<80 mmHg)、
正常高值[SBP 120~139 mmHg 和(或)DBP80~89 mmHg]
高血压[SBP≥140 mmHg 和(或)DBP≥90 mmHg]进行血压水平分类。
以上分类适用于18 岁以上任何年龄的成年人。
将血压水平120~139/80~89 mmHg 定为正常高值血压,主要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确定。因为血压水平120~139/80~89 mmHg 的人群,10 年后心血管风险比血压水平110/75 mmHg 的人群增加1 倍以上;而且,血压120~129/80~84 mmHg 和130~139/85~89 mmHg 的中年人群,10 年后分别有45%和64%成为高血压患者。
所以,血压正常高值也需引起重视!
虽然现在暂时还不是高血压,但也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指的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 次测量诊室血压,SBP≥140 mmHg 和(或)DBP≥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因目前尚无家庭自测和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对诊断正常高值血压的界定值,此处为避免混淆视听,省略以该两种方法诊断高血压的数值)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 级、2 级和3 级。
可以看到对高血压并非测量一次即可做出结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高血压诊断时要测量非同日的三次血压,三次血压都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时方可做出诊断。而且非同日严格意义上是指间隔1-2周,这样才能确保排除引起血压升高的多种因素。
所以,即使一次两次测得血压正常高值,也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可以积极改善影响因素,非同日三次测定都提示血压在正常高值才有意义。
肖医生身边就有很多这样通过改善影响血压的因素,血压从正常高值恢复正常的例子,所以去除诱因还是很有作用的。
那血压又有什么影响因素呢?
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
1. 高钠、低钾膳食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
现况调查发现2012 年我国18 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入量为10.5 g,虽低于1992 年的12.9 g 和2002 年的12.0 g,但较推荐的盐(6g以内)摄入量水平依旧高75.0%,且中国人群普遍对钠敏感。
2. 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全球人群全因死亡的风险,同时也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35~64 岁中年人的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北方居民高于南方。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 倍。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最显著。
内脏型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较为密切,随着内脏脂肪指数的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此外,内脏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可导致糖、脂代谢异常。
3. 过量饮酒
我国饮酒人数众多,18 岁以上居民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SBP 下降3.31 mmHg,DBP 下降2.04 mmHg。目前有关少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证据尚不足,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对少量饮酒的人而言,减少酒精摄入量也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4. 长期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一项包括13 个横断面研究和8 个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定义精神紧张包括焦虑、担忧、心理压力紧张、愤怒、恐慌或恐惧等,结果显示有精神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18 倍和1.55 倍。
5. 其他危险因素
除了以上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近年来大气污染也备受关注。研究显示,暴露于PM2.5、PM10、SO2 和O3 等污染物中均伴随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
如果通过改善以上影响因素后血压仍未能降至正常,监测一段时间后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仍在正常高值,确定血压正常高值的诊断,该怎么办?
二、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有很多继发性因素可引起高血压,即使是正常高值血压,也需要积极明确原发还是继发,这时需到医院就诊,请专业的医生除外继发性因素,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血管病引起的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其他内分泌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肾素瘤、药物性、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等。
如果查出继发性因素就需要积极治疗继发性原因,若未发现继发性因素,则考虑原发性血压正常高值,接下来该怎么办?
三、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目前最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表明“对于低中危的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给予降压药物治疗目前尚缺乏以预后终点为研究目标的临床试验证据”,也特别提出“根据以往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施情况和有关研究进展,对影响风险分层的内容作了部分修改,增加130~139/85~89 mmHg 范围” 。
这就是说,就算血压只是正常高值,也需要评估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相关临床情况,以综合判断危险度,进而指导治疗。
那么需要评估哪些内容呢?
这些评估的内容也非常复杂,所以也需请专业的医生为您评估和检测,包括:
①病史:男性年龄是否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岁,是否有吸烟或被动吸烟,是否有一级亲属心血管病发病年龄<50岁,是否有脑血管病、心脏病、肾脏病、外周血管病、视网膜病、糖尿病和特别的用药史等。
② 查体:有没有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BMI≥28kg/m2
③ 化验:血常规、空腹及2h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脂四项(TC、TG、LDL、HDL)、同型半胱氨酸、肾功能(包括尿酸)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④ 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血管超声、眼底检查。
⑤对怀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以下检查项目:血浆肾素活性或肾素浓度、血和尿醛固酮、血和尿皮质醇、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血或尿儿茶酚胺、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素、肾动脉超声和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肾上腺静脉采血以及睡眠呼吸监测等。
如果医生综合评估下来,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度是高危,需要积极药物治疗;如果其危险度是低危或中危,推荐生活方式干预,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四、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主要包括:
1.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
为预防高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钠摄入量减少至2400mg/d(6g氯化钠)。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主要措施包括:
①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酱油);
②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
③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增加膳食中钾摄入量可降低血压。主要措施为:
①增加富钾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的摄入量;
②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不建议服用钾补充剂(包括药物)来降低血压。肾功能不全者补钾前应咨询医生。
2. 合理膳食
建议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饮食
每天吃足量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每天吃适量的脱脂或低脂奶制品
每天吃适量的瘦肉、鱼类和干果
限制钠、甜品、含糖饮料和红肉的摄入
3. 控制体重
推荐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BMI:18.5~23.9 kg/m2,男性腰围<90 cm,女性<85 cm)。控制体重,包括控制能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和行为干预。
在膳食平衡基础上减少每日总热量摄入,控制高热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和酒类等)的摄入,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提倡进行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减少久坐时间。
此外,行为疗法,如建立节食意识、制定用餐计划、记录摄入食物种类和重量、计算热量等,对减轻体重有一定帮助。
对于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效果不理想者,推荐使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特殊人群,如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应视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减重措施。减重计划应长期坚持,速度因人而异,不可急于求成。建议将目标定为一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10%。
4. 不吸烟
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戒烟虽不能降低血压,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5.限制饮酒
过量饮酒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其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限制饮酒可使血压降低。
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
如饮酒,则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 g,女性不超过15 g;每周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140 g,女性不超过80 g。白酒、葡萄酒、啤酒摄入量分别少于50ml、100 ml、300 ml。
6. 增加运动
运动可以改善血压水平。
建议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每周4~7 天,每天累计30~6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运动形式可采取有氧、阻抗和伸展等。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常用运动时最大心率来评估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为能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次/分钟)= 220﹣年龄】的60%~70%的运动。
高危患者运动前需进行评估。
7.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精神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病态心理,包括抑郁症、焦虑症、A 型性格、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等,所以如果能调整工作和生活压力还是尽量改善,因为毕竟保命要紧。
体检发现血压正常高值,您知道该咋办吗?
关爱肾脏,从关注肖医生健康号开始^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