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到底能不能生孩子?
2017年04月08日 49480人阅读
1.精神分裂症相比于其他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属于遗传风险较高的一种。如果父母中一方患有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病的机会约为四分之一,就是说四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存在着患病的可能。如果父母双方都患病,那他们的子女患病的机会就高达一半以上了。而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缘亲属,不仅易患这种病,患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或社交方面的缺陷。
2.抑郁症抑郁症的遗传风险相对较低,但抑郁症的父母消极的社会认知、较低的自尊心和自我控制能力会对子女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患抑郁症的父母倾向于采用消极的策略来应对冲突,和孩子交流时常常带有批评、指责的成分,不会表达自己的同情和理解,因此导致他们的子女缺乏安全感、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
3.焦虑症焦虑症患者的子女出现焦虑障碍的风险是普通人的两倍,患抑郁症的风险也比普通人要高。母亲的产前焦虑与子女的情绪行为问题有较大的关联,尤其是男孩子容易出现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而且,焦虑障碍患者的子女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常常低于一般人群。
4.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也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且遗传风险高于抑郁症和焦虑症。父母患有双相障碍,子女出现心境障碍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而且双相情感障碍比较容易复发,当躁狂或抑郁症状比较明显时,对孩子的成长也会造成一定影响。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失望,有这么多坏处,不就是不适合生孩子了吗?不!不是这样的,虽然这些疾病都有一定的遗传风险,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武断地认为它们是遗传性疾病。前面说这么多只是为了让大家了解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样,而孩子将来是不是会患病还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果我们做好预防措施,他们一样可以不收到任何影响。如何减少对孩子的影响?首先,不要在服药治疗期间生育。怀孕对患有精神障碍的母亲来说,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疾病没有康复的情况下怀孕,遗传的风险会大大增加,而吃药本身对孩子的发育也有会严重影响。最好在病情稳定,且已停药半年以上的情况下再考虑生孩子。其次,患有精神障碍的父母要注意防止疾病的复发,如果感觉到有复发的迹象,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另外,父母要学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总而言之,恩恩医生希望大家明确一点,不要因为患有精神疾病就恐惧婚姻或生子。端正对待疾病的态度,积极接受治疗,适不适合生孩子,什么时候适合,要咨询专业医生,不要自己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