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2018年11月05日 827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多数患儿没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主要体征表现在咽峡部,初起时咽部充血,咽峡部(咽弓、软腭、悬雍垂等处)可见多个2~4mm大小的散在疱疹,周围绕有红晕,2~3天后红晕逐渐扩大,疱疹破溃,形成浅溃疡,溃疡可持续4~10天。部分患儿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高。

患疱疹性咽峡炎的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主要体征表现在咽峡部,一般舌、齿龈及颊黏膜不出现疱疹及溃疡,一般不出现全身的疱疹。这些特征可与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手足口病、水痘、咽结合膜热等类似的疾病鉴别。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家长误认而延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虽属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儿早期发热体温较高,常达39℃以上,可出现惊厥;咽部疼痛剧烈、红肿明显,严重影响小儿的进食;少数可并发细菌感染,或继发病毒性心肌炎,如并发脑膜炎可危及生命。故一旦发现孩子高烧、口腔溃疡,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是多因一果:1自身原因——是儿童的抗病力弱,对肠道病毒的易感性高;2主要原因——是由于天气炎热,气温高,湿度大,利于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的孳生繁殖,这些病原微生物进入儿童的消化道或呼吸道,就形成肠道病毒感染,也可并发细菌感染;3环境因素——是由于人们防暑降温的措施(如电扇直吹、使用空调时温度调得过低,贪凉饮冷,等等)超过了儿童的承受能力,或天气因素(如高温持续、或刮风下雨、气温骤变等)降低了儿童自身的抗病能力进而造成发病。

治疗以口服中药、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可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西药抗病毒;

疱疹性咽峡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喉痹,多为外感湿热,上攻咽峡所致,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可辨证选用新加香薷饮、甘露消毒丹、银翘马勃解毒散、退热合剂、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等;

合并心肌损害者,应适当卧床休息,使用护心药。

还可以利用加压或超声雾化吸入抗病毒类药物、含化参龙丸、含漱利咽合剂、撒入锡类散、喷入金喉健等进行咽峡局部治疗;

发热时可用羚羊角粉清火退热防惊风,也可用物理疗法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以用托恩、美林等退热药;体温超过39.5℃、有呕吐、惊厥、影响饮食睡眠时可以配合输液支持疗法及对症中枢性降温措施;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时,可配合使用抗细菌类药物。

患儿要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食具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因肠道病毒有多种,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感染此病。

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不要剧烈活动,要睡足觉,喝足水,少吃饭,多吃菜,不吃冰糕、不喝饮料。

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适量喝温开水,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煎、炸类的油腻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可取适量绿豆、苦瓜、薏米、大米等煮粥或汤,放凉后给患儿适量饮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