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

2018年08月06日 577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PC)是指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肺部真菌病。新生隐球菌几乎全部经肺入侵而感染人体,90% 病损仅局限于肺部形成肺隐球菌病,另有10%可经血行传播扩散至其他器官。肺隐球菌病好发于AIDS、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糖尿病、肝硬化、结缔组织性疾病、长期激素治疗等免疫受损宿主,也可见于免疫健全者。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程克斌

新生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禽粪和腐败植物或蔬菜中。自然界中的隐球菌没有荚膜,易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引起隐球菌病。有机体内的隐球菌形成厚而黏着的荚膜,不易气溶胶化,因此本病罕见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极少数新生儿由母体经胎盘感染。引起肺隐球菌病的新生隐球菌主要有2个变种,即新生变种(var neoformans)和格特变种(var gatti)。新生变种多见于鸽粪中,散发于世界各地;而格特变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与桉树密切相关。格特变种神经亲和力更强,主要感染免疫健全者;而新生变种则主要感染AIDS等免疫受损者。环境中存在的新生隐球菌直径小于10μm,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后,一旦其沉积在呼吸道中,在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下,形成明显的多糖荚膜保护层以拮抗宿主的防御机制。多数健康人感染可以自愈或病变局限于肺部。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隐球菌能够进展活动,可引起严重肺部感染甚至经血行播散全身。症状有咳嗽、胸痛、乏力、低热、体重减轻等,常有少量黏液痰或血痰。X线或胸部CT表现:病变以双侧中下肺部为多见,亦可为单侧或局限于某一肺叶,可呈孤立的大球形灶或数个结节状病灶,周围无明显反应,类似肿瘤;或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或呈片状浸润阴影;部分患者有空洞形成。

一旦拟诊肺隐球菌病,可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行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如该试验阳性或上述标本墨汁染色/培养阳性可临床诊断。病变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染色或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出隐球菌可确诊。绝大多数单纯肺隐球菌病患者抗真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首选药物为氟康唑;少数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免疫受损或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者预后较差,常需抗真菌药联合治疗,如联合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