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夏季皮肤病爱找小宝宝

2020年04月28日 8352人阅读

随着万物复苏,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虽然宝宝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外界拥抱大自然,但夏天气温高,日光照射时间长、强度大,各种病原体滋生,不仅会加重原有的皮肤疾病,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到夏季才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
最常见的为虫咬皮炎,即丘疹性荨麻疹。由于夏季气温高,蚊虫多,孩子们的皮肤常常暴露在外,很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常见的部位为面部、手足、双臂、小腿等。蚊虫叮咬后,皮肤受到毒液的直接刺激,以及毒液诱发的过敏反应双重作用,常常出现黄豆至花生大小的红疙瘩,并伴有剧烈的瘙痒,严重时甚至会有水疱出现。一般情况下,婴幼儿的红肿更加显著,常常出现大疱,剧烈瘙痒破溃后可能会继发感染。

建议:在夏季户外活动或休息时,一定要为孩子做好蚊虫防护工作,尤其是婴幼儿最好使用蚊帐等物理防蚊的保护措施。平时也要注意室内卫生,避免蚊虫滋生。发生虫咬皮炎后,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薄荷软膏以及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必要时可加服抗过敏药物;如果搔抓继发感染可以外用抗生素软膏,严重时应及时医院就诊。

其次为光线性皮肤病。其实产生这类疾病的原因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直接的光毒反应,即短期内大量的日光照射引发。有些家长带孩子晒太阳,“补充钙质”。但常常事与愿违,当皮肤受到日光中的中波紫外线过度照射时,会在日晒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间,出现弥漫性红斑、水肿、水疱和糜烂等情况,并伴有局部烧灼感和疼痛感,孩子很容易哭闹。如果日晒面积较大时甚至可以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疼、脑水肿等。第二类为光过敏性皮炎:其本质是一种光变态反应性疾病,即我们常说的皮肤存在对紫外线过敏的现象。春夏季节,很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们郊游、食用农家饭等,殊不知其中很多动物和植物就具有光致敏作用,如泥螺、苋菜、荠菜、灰菜、茴香等,食用后可能诱发光敏性皮炎。而且,一些有基础皮肤疾病的患儿,如红斑狼疮、皮肌炎、雀斑等,由于日光照射也可以引起原发皮肤损害加重。诊断这类疾病时其实并不难,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窍门,一般皮肤的损害有明显的界限,而且均发生在光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双臂、后背等最多见。如果本身是光过敏体质,再加上上述几种诱因后,孩子暴露在光线部位的皮肤可以出现红斑、水疱、糜烂等损害,甚至全身不适。

建议:首先应避免烈日下的暴晒,外出时应撑遮阳伞、戴宽边帽、穿长袖衫,同时在外露的部位涂防晒霜等。如有类似症状的出现,切勿随意外涂药物和剧烈搔抓。轻症的孩子,家长可以先用冰盐水或纯净水冷敷患处半小时,一日两次,后外用保湿剂和糖皮质激素类软膏,不见缓解或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由专业皮肤科医师诊治。

第三种常见的夏季皮肤疾病为排汗障碍性疾病:由于温度升高,炎热的作用可以使得皮肤出汗量猛增。宝宝们排汗量增加时,如果某些原因使得汗腺导管开口阻塞的话,可以引发汗液潴留,排泄不畅,积于皮肤内而造成各种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常提到的“痱子”。这种情况尤其在小婴儿更为常见。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针尖大小的密集分布的小水疱,宝宝的头面、臀部最为多见,另外肘窝、颈部、胸部、腘窝等皱褶部位亦可见到,自觉症状多数为轻微烧灼感及刺痒感,孩子们就是表现为不自主地搔抓和痒蹭。待皮损消退后可以出现脱屑。如果护理不当,继发感染,则出现疱液浑浊,我们称之为“脓痱”。

建议:首先,加强室内通风和散热措施,减少宝宝出汗;家长给孩子穿着衣服应宽松,便于排汗。如果出现痱子,告知孩子们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小宝宝,则应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爽身粉外扑。如果瘙痒剧烈,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清凉薄荷洗剂等,一般皮疹数天后自愈。

第四种夏季常见皮肤疾病为感染性皮肤疾病,这一型其实在门诊中亦不少见:气温升高,再加上外界湿度增大,宝宝出汗增多,很容易引发病原菌的滋生。像一些细菌性感染,如毛囊炎、疖肿、痈、丹毒、蜂窝织炎等,尤其是糖尿病患儿或口服免疫抑制剂的患儿更容易发生。一般表现为患处红肿热痛明显,严重时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性表现。另外,夏季洗澡频次增多,部分公共浴池等消毒不严格,或者家长未将宝宝们的衣物单独洗护,很容易造成病原菌的交叉感染。最常见的为皮肤潜部真菌感染,如手足癣、体癣等。期初可能出现指/趾缝隙、颈下、腋下等间擦部位的红斑,继续发展可能出现小水疱、浸渍、糜烂,甚至有些宝宝出现继发感染的表现。

建议:注意个人、家庭及公共场合卫生,养成宝宝不与家长共用洗护用品、洗澡巾,共同洗涤衣物等好习惯;待有皮损出现时,细菌性皮肤损害可以外用抗生素软膏,真菌性皮肤病可以外用抗真菌软膏;值得提出的是应选择合适时机,如孩子足癣有浸渍表现时,应先用收敛剂(如3%硼酸溶液)把干皮肤后,再行抗真菌软膏外用治疗,否则有症状加重的风险;如果宝宝有全身表现趋势或本身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儿需及时皮肤科就诊。

第五种夏季常见皮肤疾病为接触性皮炎:我们知道,夏天容易出汗,汗液可以将一些贴身的饰品表面的涂层氧化,使得致敏的部分直接接触到患儿皮肤发生接触性皮炎,常见的致敏原因为金属眼镜架、金属扣子、小手环、塑料鞋等。发病后一般表现为患儿接触部位产生瘙痒性红斑,严重时出现水肿和水疱,破溃后可以出现糜烂、渗液和结痂。大多有瘙痒、烧灼和胀痛等自觉症状。小宝宝出现后不能正确表达不适感,家长自行外用花露水、风油精及一些其他药物自行处理,往往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建议:如有金属或塑料等过敏史的患儿,一定避免对其再次接触,若不确定,可以寻找专业皮肤科行过敏源测试。当出现接触性皮炎时,应告知患儿避免搔抓,家长应避免用肥皂水及热水烫洗进一步刺激。方便的话,可以用清水清洗皮肤,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或止痒剂,必要时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对症治疗,如有进一步加重应专业儿童皮肤科就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