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中风探析

2022年10月31日 27人阅读

目前,学界上中医治疗小脑萎缩,主要就是填髓补精、化瘀通络、补气血,使病情暂时得到延缓。而一般的中医就是补,补气,补血,要不然就补肾。

但是,效果怎么样呢?往往差强人意。

小脑萎缩发展到一定阶段,气血亏虚,肾阳不足是普遍现象。此时,患者往往十分虚弱,但是这个时候,你给他补益,他是受不了的,要么是起不到什么用处,要么是身体越补越差。尤其是患者的脾胃消化功能,更是难以支持。

再有,“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接诊的很多小脑萎缩患者本身就是气机不畅,如果再滥用补肾之法。这一来,就容易出现不良后果。

给患者补益的东西,在气机郁滞的条件下,形成了痰浊。痰浊蕴积,气滞日久,这就形成了火。日久痰火交织,气机更加不畅。

图片

所以,真正懂中医的人,轻易不会给人吃补药,除非严重的营养不良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

试问,今天的中国,这样的病人多吗?如果不多,希望吃补药达到治疗小脑萎缩的目的就是——南辕北辙,或者说是缘木求鱼。

“虚”在小脑萎缩患者的病程中一以贯之,但一个人“虚”了,并非单用补法。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褚尊贵大夫认为小脑萎缩发生的根结在于人体“失和”,而治疗的关键在于求得经络营卫气血、五脏六腑功能和谐。

“行气阳明汤”治疗小脑萎缩以“行气”当先,其本质就是以通为补,所谓“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医治疗小脑萎缩,以“肾”论治是十分普遍的,但“行气阳明汤”始终十分重视顾护患者的脾胃功能。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化生之源。

图片

生命活动体现的运动功能、神志活动必须依赖气血。这就是“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前提。

另一方面,脾胃也是人体的气机升降中枢。

脾主升,胃主降,这一升一降,是人体基本的气机升降规律。

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物质化生营卫气血而供养全身。胃主降浊,将糟粕经大小肠排出体外。升降相因,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排泄过程。

就像“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褚尊贵大夫说的那样:

“这个规律是不应该被打破的。一旦打破了,升降不及,升降太过都是病理变化。如果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

脾虚清气不升,饮食清气无法进入,患者就会出现头昏、便溏。



胃肠虚就失其传导,废浊之物也不能排出,糟粕停滞,患者就会发生便秘。

进一步说,因为便秘,患者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排出,所以浊气上犯于心,就会烦躁、心乱、片刻不安。浊气上犯头面,就会头晕目眩,感觉如被重物压迫。

另外,很多小脑萎缩患者表现为畏寒肢冷,手脚发凉,也是由于脾虚,阳气无法输布温熙四肢导致。

其实,脾胃的重要性远不止这些。前面,我们说了,脾胃是人体的气机升降中枢。

事实上,脾胃还主导着肝的生发,肺的宣肃,肾的纳气,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脾主升肝肾之 阴  精以济心肺,助气机的上升,制其下降太过;

胃主降浊阴、降心肺之阳气以和肝肾,助气机的下降,制其上升太过。

具体来谈就是,脾升,助肝气的开发,助肾水的上济,助心气上升于脑。胃降,助肺气的肃降,助心火的下趋,一升一降,相因相制。

因而,肝气升发条达不致太过不及,心肾相交不致偏亢偏衰,肺气宣降而有度。

图片

如果脾胃失去了这种正常的开降相因,气机的平衡就被打破。

若气机开发太过,成为“气有余便是火”,扰乱神明,会致神志活动异常。

若气机开发不及,则“气不足便是寒”,使机体活动处于抑制状态,神志活动同样异常。诸如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心肾失交、肺气不足。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褚尊贵大夫常说:

“小脑萎缩治疗的关键在于求得经络营卫气血、五脏六腑功能和谐。而五脏六腑和谐的关键就在于脾胃气机升降有序。”

所以,一位小脑萎缩患者虽然尿黄,但是大便溏薄。虽然口臭口干,但是四肢发凉畏寒。虽然舌苔黄腻,但是脉象沉迟,舌边有齿痕,舌体偏胖。

所有这些都是虚象,仍然可以以脾阳不足来论治。

在“行气阳明汤”的用药中:

厚朴和白蔻仁,可以理中焦之气。半夏,可以降逆而理气。郁金,可以疏肝气。石菖蒲,开窍行散,辅助理气。远志,化痰醒神,沟通心肾。

调畅气机。从而奠定脏腑功能开展的基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