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状态影响肿瘤临床结局
2018年08月15日 88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成人肠道细菌总重量1-1.5kg,含1014个细菌,人体细胞数量10倍。产道、允吸母乳、啼哭呼吸,成新生儿期菌群部落,与宿主相随一生。自胃腔至结直肠,人消化道细菌数量呈递增之势,胃和十二指肠101至103个细菌/克内容物,空回肠104至107个,结肠细菌数量连续增加,末端结肠达1012-1014,约300-500细菌种。
人肠道菌群影响几乎所有有助于代谢控制的器官系统,通过调节食欲来影响食物摄入、营养素吸收,体内合成B族维生素、制造有机酸,促肠蠕动,干预营养素代谢的方式防治冠状动脉硬化,干预营养素代谢的方式预防脑血管疾病。肠道菌群为宿主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建立免疫系统。99%营养物质通过肠道细菌在肠道吸收,90%的体内垃圾和毒素通过肠道细菌从肠道排出,70%以上的机体免疫力由肠道菌群在肠道制造。
肿瘤浸润、恶液质、手术、放疗、化疗、抗菌治疗等致肠菌群失平衡、屏障受损,致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肠壁通透性增加、细菌移位。
肠道菌群助力肿瘤发生发展,幽门螺旋杆菌已被认定为唯一一个I类致癌细菌。食子酸链球菌、粪肠球菌、脆弱拟杆菌、梭杆菌及肝螺杆菌等促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肝癌发生。因食物而肠道菌产生促肿瘤代谢物。大肠杆菌、具核梭杆菌、厌氧消化链球菌、粪肠球菌、肝螺杆菌、普雷沃菌、厚壁菌、乳球菌、梭杆菌等与结直肠癌有关。
肠道菌还可以阻止结肠癌发生发展。诱发抗菌凝集素释放、刺激机体上皮抗菌反应,清除潜在致病菌,对抗机体异常免疫应答。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通过灭活促癌相关细菌产酶的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抑制条件性致病菌的生长而有助于机体抗肿瘤。
越来越多证据,肠道菌群影响肿瘤药物治疗结果。药物数量、组合、疗程影响肠道菌群结构。菌群结构改变药代动力学,膳食干预影响菌群结构。微生物酶活化、失活药物,影响肝功能改变患者药物反应。菌群干预改变药物代谢特征:增强/降低药效、副作用。药物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影响菌群结构、肠道屏障稳态、药物药效和毒性。诱导化疗耐药发生、改变免疫检测点抑制剂药物活性、增加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程度。以前未认识到肠道菌群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重要作用。
3总之,实施抗肿瘤药物治疗,以前少有考虑到微生态的需要。肠道菌群促肿瘤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多样性构成失平衡影响抗肿瘤药物治疗结局,肠道菌群、肿瘤组织中微生物促抗肿瘤药物耐药发生。